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9/ 09 09:20:09
来源:新华网

走进数字乡村,“慧”种树的山地无人果园长什么样?

字体:

 在青龙村的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内,无人植保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新华网重庆9月9日电(韩梦霖)金秋九月的御临河畔,飘来阵阵果香。在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的2000亩果园坡地上,大雅柑、血橙、沃柑等柑橘林的枝头,挂满了青绿色的果实,部分果实已开始变黄,这里的柑橘林即将迎来采收。但在这个采收前的关键时期,放眼望去,整个山头却看不见一个管护人员。

  “哒哒哒……”随着马达轰鸣声越来越大,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从远处飞来。只见这架无人机精准地悬停在果林之上,开始匀速前进,向一棵棵果树喷洒下营养液。

  在山坡下不远处的青龙村村委会办公楼里,工作人员只需轻点几下鼠标,这片果园的所有信息,从种植规模到树种树龄,从土壤环境到长势分析,以及大气温、湿度、风速等外部环境数据,都会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

  这,就是在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内看到的真实一幕。

  当前,智能化正加速赋能重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今年8月举行的智博会上,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指导,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牵头研发的“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面向全社会发布。运用了该管理平台的青龙村2000亩果园,也由此成为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

  据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实现了数据全覆盖、环境监测全天候、精准管护全过程、农机协同全自动。同时,依靠智能传感、模式识别、自动避障等技术,结合三维精准数字地图,高效协同无人对靶喷药机器人、无人除草机器人、无人采摘机器人等智能农机,实现农机数据的互联互通、作业规划、统一调度,从而进行大范围、高精度、高效率的自主作业。

图为果园内的“小气候监测站”。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与传统果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未来果园”内,可以看到不少传感器设备。比如,建在山腰上的一处“小气候监测站”,主要用于监测园区内的大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即时降雨量、累计降雨量、光照强度等信息。青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明放介绍,“小气候监测站”通过收集园区范围的小气候数据信息,对柑橘生产和优良品种培育提供基本信息,方便种植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园区进行管理,同时结合系统端的天气预警,实现“气候信息早知道,生产作业有准备” 。

  “相对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智慧农业还能做到未卜先知。”陈明放说。据她介绍,“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将三维模型数据、环境数据、作物生理数据、地块属性数据、智能农机数据等进行全面的汇聚融合,精准刻画了2000亩果园、6大果树品种,针对每一个空间,智能获得种植规模、果树数量等数据信息,再叠加地块果树树龄等属性信息,可提前推测每株树体果实的产量,实现立体化果园数据“聚通用”。

图为运行中的“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此外,该平台还实现了全过程精准管护。通过遥感特征光谱分析,融合果树生长模型、专家经验知识,对大雅柑、血橙、沃柑等6大果树品类,从“半休眠期”到“果实作色期”10个作物生长阶段,进行AI诊断果树的长势,从而指导果树肥水管护、病虫防治等管理措施,实现阶段化、专业化、策略化的全过程精准管护。

  在今年智博会举办的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道亮教授预测,无人农场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什么是无人农场?就是在人不进入农场的前提下,所有农业作业都由机器来完成。这个机器又要受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撑,包括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李道亮认为。

  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的建成,初步完成了果园管理的“会种果树”向“慧种果树”转变,为现代果园管理提供了“云边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也为丘陵山地农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打造了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的样板。

  还有一个月,青龙村的果园就将迎来采收,由于栽种了6个不同品种的果实,采收将持续到明年3月。丰收节前的御临河畔,已经隐隐闻到丰收的气息……

图为果园内的高清摄像云台球机,主要对园区的重点道路、生产区、工作区、水源地等进行实时监控。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图为御临河畔渝北区大盛镇的田园风光。新华网 耿骏宇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张青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784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