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16日电 题: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全运会助推西安城市更新发展侧记
新华社记者李华、姜辰蓉、张斌
秋日,灞水之滨,圣火熠熠古城。
9月15日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西安奥体中心盛大开幕。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浓缩千年历史,古城再焕青春。作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全运会主会场城市,历经四年多的筹备,西安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经济、文化、生态注入活力,让千年古城焕若新生。
“硬科技”彰显“硬实力”
西安科教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备。凭借这些优势,新时代的西安,从来不缺少创新的活力;新西安的发展,从来不缺乏科技的支撑。本届全运会,从火炬的研发制造,到各大场馆的设计,“硬科技”无处不在。
取象于飘扬的红旗、名为“旗帜”的十四运会火炬,是不折不扣的“西安造”。在西安东郊,有一条长约五公里的“火炬路”。专注火炬制造的西安本土企业,包揽了从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至今,连续六届全运会的火炬研发和制造,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从火炬路向北出发,抵达十四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一朵巨大的“石榴花”映入眼帘。28瓣“石榴花花瓣”由6000多块异形结构组成,施工方以亚毫米级的精度“穿针引线”,一针针“缝合”出“外衣”的形状和外观。游泳跳水馆更是秀外慧中。屋面设计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水处理系统和制冷机也都运用了诸多安全、绿色、节能的技术。
见微知著,GDP首破万亿大关的西安,正在以绿色低碳的理念、科技创新的力量驱动经济提质升级,一个科技范儿更足、产业更前沿、布局更合理的现代之城正在崛起。
古韵流芳再创活力
“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1000多年前,唐朝都城长安,动感时髦的马球运动风靡一时。在唐长安城,骑马、射箭、舞剑等运动都是当时“全民健身”的一部分。历经千年,活力与动感仍然是这座古城最美的注脚。
西安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座城,历史厚重,但并无暮气。金秋时节,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西安开幕。来自祖国各地的运动健儿齐聚于此,见证我国体育事业树立新标杆,书写新辉煌。
“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是此次全运会的一名火炬手,因为用新颖的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而受到年轻人喜爱。
“我们的主创团队是一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队伍。策划团队会充分研究历史古籍、文化遗存等,从中获得灵感,并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想法和喜好进行文化创意。”冯佳晨说。此次,她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提前设计了优美、古典的火炬展示姿势。
古城的活力,不只属于年轻人。在西安,老年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文体项目:在易俗社里欣赏秦腔折子戏;在老城根下打太极、抖空竹,或是合着“自乐班”的吹奏吼两嗓子;赶城隍庙的庙会,听楼观台的道经……“夕阳红”依然耀眼、夺目。
按下城市发展“快捷键”
西安把全运会作为助推城市发展的契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断头路打通、架空线缆落地等,提升城市管理和建设水平;还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秦岭地区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构建“三河一山”绿道网络,为市民提供一条亲近秦岭的绿色骑行线路。
行至“三河一山”生态绿道西安港务区段,为迎接十四运会而修建的奥体中心,夜晚灯火璀璨,规模宏大的喷泉表演早已使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场馆里,竞技竞赛如火如荼;场馆外,全民健身已成热潮。
IT从业者张涛是自行车爱好者。自从今年“五一”绿道开通,曾经苦于与机动车抢路的他,给自己规划了新的骑行路线,起点从灞河隋唐灞桥遗址开始,这里也是绿道的起点。
“路面平坦安全,沿途设置有驿站,累了就休息,然后再继续动起来,骑行感很棒,山河尽在眼里,畅快极了!”张涛说。
夜跑团、骑行团、广场舞、滑板队……围绕这条绿道,这些动感的剪影不仅勾勒着运动的热情活力,也展示着一座城市的蓬勃朝气,窥见更多理念之变、发展之变:共享生态红利,全民全运潮涌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