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王承昊、陈舒)“现在博士后期间提供‘五险一金’,但出站后我可能考虑做自由职业,或许会出现就业空窗期。”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台胞林令瑜说,这次的政策细化为她未来可能面临的保险中断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林令瑜口中的政策是10月1日起,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可参加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此次参保特别包含了未就业的在京台胞,这使台胞依法享有同等社会保险权益进一步落细、落实。
2019年出台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为持居住证的台胞参加当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供了政策支撑。“能多一份保障,确实很重要。”林令瑜说。
2018年第一批申领居住证的现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台籍教师陈文成说:“包括社保在内很多同等待遇的落实,都要从这张18位编码的居住证说起。”
台湾居民居住证是祖国大陆为便利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胞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而制发的身份证件。登陆恰满10年的陈文成对手中证件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深有体会。“证件越来越小,用途却越来越广。”
2011年,陈文成背上行囊来到大陆求学。“当时用的还是绿色本式台胞证,每次往返大陆都需签注。”他说,后来有了卡式电子台胞证方便了不少,“而现在持居住证各方面都和大陆朋友一样便捷”。
此前,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大陆一贯坚持“两岸一家亲”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诚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在陈文成眼里,“两岸一家亲”并不是说说而已。
用居住证快速搭高铁、乘飞机,入住酒店选择更广、办理更快,同等享有“五险一金”,可具备法人资格……“从过客到主人”是陈文成这10年间最大的心理变化。
“刚来大陆时还存在很多不方便,也走了不少弯路。”陈文成说,随着各种同等待遇的细化落实,台胞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大陆朋友奋斗打拼,多了一份‘家’的感觉”。
陈文成认为,大陆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了台胞的特殊需求。他说,很多台胞存在两岸“双重参保”的顾虑,但“政策的弹性,会提升台胞的参保意愿”。
根据规定,台胞参保后,如果在达到规定的领取养老金条件前离开大陆,既可选择保留账户,以便再次来大陆就业或居住时继续缴费;也可选择由本人书面申请终止社保关系,一次性提取社保个人账户储存额。已在台湾地区参保的台胞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参加大陆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选择权在我自己手中。”林令瑜说,“在范围内,我可以选择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也可以选择提取余额,政策很人性化。”
福建、江苏、安徽、湖南……此前大陆多地已实行这项细化落实台胞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
44岁的厦门台之缘两岸农旅基地创业导师曾信轩坦言:“年纪越来越大了,在大陆能有个养老的保障,很安心。”2020年初,曾信轩就持居住证办理了“五险一金”,“已经在大陆看了好几次病了,医疗水平不比台湾差,省去了以往要飞台湾看病的麻烦”。
“有些人对大陆制发居住证等措施进行抹黑,希望台胞不要受此影响。”陈文成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认为,对于在大陆常住的台胞,“这些措施我们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