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评论:鼓噪“外交抵制”自私且有害
新华社记者周杰、王君宝、董意行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一天”综合演练日前举行,标志着为全球冰雪健儿搭建友谊与和平舞台的工作进入冲刺状态。全球冰雪健儿都在迫切期待北京冬奥会66天后的精彩亮相。
此时,极少数西方政客却鼓噪所谓“外交抵制”。这些杂音自私且有害。
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运动和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和地区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是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理想、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社会活动。
一百多年前,当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办时,只有十几个国家参加。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吸引了206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奥运会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聚会,全球运动员展示风采的盛会。当“抵制”之说遭人类唾弃,所谓“外交抵制”就成为极少数西方政客掩盖其不良用心的另一种说法,而且是一种自我寻找存在感的强行代入。
现代奥运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国际奥委会主导的活动。根据奥运会的相关程序安排,政府层面唯一正式参与奥运会的时刻就是举办国国家元首在开幕式上宣布奥运会开幕。当然,奥运会的筹办、组织等工作需要举办国政府给予全力支持。
至于外国领导人参加奥运会,从程序上说,根据国际奥委会有关规定和奥运会惯例,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都是应本国奥委会的邀请,作为注册贵宾出席奥运会的有关活动。东道主会尊重各国奥委会的决定,按惯例为外国领导人出席奥运会相关活动提供便利。
国际奥委会前副主席庞德曾对极少数政客的“自私”进行“扒皮式”的揭露。他说,当一个政客说“我们必须抵制某届奥运会”时,他说的并不是“我们”,而是“你们这些运动员必须抵制,必须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事实上是侵犯运动员自愿参加体育比赛的人权,是毁掉全世界运动员的梦想和希望,是非常短视和消极的。
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曾深受抵制之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此深有体会。巴赫当年作为联邦德国运动员委员会的代表,为争取自己的参赛权利进行斗争,但是联邦德国还是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巴赫回忆说,抵制什么都没有得到。许多国家的运动员失去了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机会,1984年的奥运会又被报复性抵制,两茬运动员被剥夺了奥林匹克梦想,他们本来一直在为奥运会做准备。
“从这个历史的例子中,我们必须吸取教训,抵制只会剥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分享自己成功的机会,抵制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体精神和我们为之奋斗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他说。
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表示,将体育政治化非常幼稚且毫无意义,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会激励更多的人积极面对挑战、努力解决困难。抵制不仅会伤害运动员和那些热爱体育、热爱和平的人们,更会伤害那些将运动员视为榜样的孩子!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奥运会已经不仅是运动员追逐梦想的舞台,更是和平、友谊、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全世界人民必将团结一心,共享北京冬奥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