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12月24日电 记者手记:美国打压的不只中企,还有美国民意
新华社记者杨士龙 邓仙来 许缘
前不久去采访美国LHTC宽带公司总裁詹姆斯·凯尔,正赶上一群高中生到他新落成的公司总部参观学习。
在多尼戈尔这个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农村腹地的小镇及周边地区,LHTC公司为6000多家商业和家庭用户提供宽带上网服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这两年,当地办公、上学、购物等更多地转为在线模式,LHTC公司的业务也迎来发展机遇。
但凯尔却一点高兴不起来。今年9月底,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所谓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要求用户数量在1000万以下的美国电信商“移除并更换”华为和中兴设备,并为此提供19亿美元作为补贴。
作为使用华为设备8年的老用户,凯尔告诉记者,华为设备“相当完美且性能可靠,价格极具竞争力,技术支持及时有效”。如果确有证据显示华为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公司会自行更换供应商,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能因为产品带有中国商标就认为它有威胁。”
凯尔表示,把用得好好的华为设备拆换掉,是对公司业务的干扰。公司大致选好了替代设备商,但疫情之下供应链严重不畅,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
对于凯尔及其诸多同行们的呼声,一贯标榜民主、重视民意的美国政府选择了无视。当地媒体和专家也对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端打压中国企业多有批评和提醒,认为美国如此滥用国家力量,肆意破坏市场规则和自由竞争原则,既无法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创新与进步,对美方自身利益和声誉的损害也是巨大的,美国相关企业存在丢失广阔的中国市场的巨大风险。
据报道,迄今被美方以各种理由列入“黑名单”的中国企业已近千家。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本是美国一贯标榜的,却一再被它自己公然践踏。从当年的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东芝,到如今中国的华为、大疆,美式逻辑昭然若揭——处于竞争优势时给别人讲标准讲规范,一旦竞争不利,标准成了“双重标准”,规范则成了“犯规”。
2019年6月,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商品加征关税举行的听证会上,数百家来自美国各地各行业的企业代表发言反对,不少甚至声泪俱下,直言加征关税将损害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直接冲击美国消费者。但华盛顿依然一意孤行。眼下,抗疫错误连连的美国,供应链瓶颈凸显,通胀压力巨大,美国商业团体呼吁联邦政府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呼声再次高涨。
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创新政策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西蒙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过去10年到15年里,中国“正从一个技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技术提供者”,中美之间原本科技上“戏剧性的不对称已不复存在,双方水平正在不断接近”,是时候从与目前不同、对各方有益的角度来看待美中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了。
在LHTC公司采访结束时,凯尔和他的两个助手一直把记者送到办公楼外。恰好来参观的学生用过午餐也正要离开。看着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记者不禁想,即便凯尔公司拆换了华为设备,总有一天这些孩子们会意识到,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是一家中国高科技公司在默默为他们的网课提供着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