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12/ 29 19:30:39
来源:新华网

前沿科技描绘创新中国未来图景——来自高交会的一线观察

字体:

  新华社深圳12月29日电 题:前沿科技描绘创新中国未来图景——来自高交会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宇轩、王丰

  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线下展会29日在深圳落下帷幕。哪些科技成果当下最热?哪些领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未来的日常生活会有哪些变化?作为中国科技创新趋势的风向标,记者在高交会的“科技盛宴”上,感受创新中国的强劲脉搏。

  观众在第二十三届高交会现场了解无人机产品(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未来的城市会思考

  从精准治理到服务民生,从赋能经济到新基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奠定了未来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

  既是路灯,也是充电桩、5G基站、交通信号灯,还能实现一键求助、智慧监测。记者在本届高交会现场看到,基于多功能智慧杆实现的车路协同模拟驾驶系统吸引了不少观众排队体验。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5G设备、智慧城市应用紧密结合的多功能智慧杆在各地加速普及。深圳市智慧杆产业促进协会会长王海龙表示,多杆合一可以避免多头规划、建设,解决数据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智慧城市整体运营降本增效。

  AR技术的应用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在本届高交会上,不少参展商带来了AR可穿戴执法装备、AR执法调度平台、AR实景化融合指挥体系、AR城市数字治理平台等,在公安、城管、防疫、交通、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杭州、成都等地正在推广应用。

  “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的生命体。”平安智慧城市公司联席总经理胡玮说。由平安智慧城市公司承建的“i深圳”app是深圳市统一政务平台,可以调取结婚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明、职业资格证书等一系列电子证照,人们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就可以办理深圳95%以上的个人事项和60%以上的法人事项。

  这是第二十三届高交会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馆(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绿色低碳成为科技创新的指南

  城市排污管道的检修一直都是污染治理工作的难点。在本届高交会上,深圳环境水务集团展出的漂流式机器人和鸭嘴兽机器人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带有广角镜头、外形像一个小型照相机的漂流式机器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流摸清管网内部情况,搜集视频信息。而鸭嘴兽机器人则带有声呐功能,能够在水下作业,快速识别管网状态。“相当于有了眼睛和耳朵,治污效率大大提高了。”深圳环境水务集团研发工程师麻汉卿说。

  绿色、环保、低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自大连的参展商代表郭永伟告诉记者,他们的核心产品是改性悬浮填料,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已经出口到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高交会期间举行的技术论坛上表示,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必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指南和方向。

  安全便捷的储存是氢能高效利用的前提。在高交会上,科研人员展示了一种用镁材料固态储氢的新尝试:把氢气注入固态的镁材料中,形成一颗颗像药片一样的压块,在储能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

  这是第二十三届高交会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览现场(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基础研究引领创新方向

  无需标记就能精准识别动物身体部位的动作,追踪动物的三维骨骼序列,让计算机“看清”动物行为。在中国科学院展区,一台新型智能化动物行为精准分析仪器引起了不少关注。

  这是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本届高交会上,宽带脑机接口系统、立体定向头架、快速三维荧光成像系统、主动式神经调控可穿戴设备、脑康复一体机等30多项具有代表性的脑科学产品,带来了具有科幻色彩的未来生活场景。

  在合成生物产业专展上,全自动全封闭细胞制备工作站、高通量样品处理系统、微生物人工碳化系统、全自动细胞药物筛选系统等多个已转化或即将产业化的创新成果,展示了未来“像乐高一样搭建生命体”的可能性。

  观众在第二十三届高交会波兰展位上了解一款教育机器人(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科研成果找到了产业化道路,一些像脑科学那样看起来高深莫测的科研成果走到了人们身边。

  参加过十余届高交会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每年都有大量新的科技成果在高交会上亮相,尤其近几年来自基础研究产业化的成果越来越多。“正如十几年前业界一致看好机器人产业一样,当前看上去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脑科学、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的技术产品,未来很可能在理论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

  这是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上展出的多功能智慧杆(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640112821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