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媒体中心外景。记者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1月4日,主媒体中心内记者在工作中。记者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1月4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MMC)正式启用,同时进入闭环运行期。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0余名媒体记者将齐聚这里。通过他们的努力,北京冬奥盛况将完美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奥运会是各路选手争金夺银的赛场,也是世界媒体竞争的另一“赛场”。已故的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媒体是最终的裁判。”因此,为媒体记者创造一个设备精良、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成为奥运会承办者的另一任务。日前,本报记者率先对主媒体中心进行了一番探访。
北京冬奥会新闻中心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电视中心(IBC)一路之隔,距离主会场“鸟巢”大约1500米。它是北京赛区建筑规模最大且开工最晚的新建项目,自2018年12月赛时设计工作开展以来,业主单位与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共同组织设计单位从功能、成本等多维度综合考量,进行多次方案研讨及优化,经历7轮重大调整后,设计团队将IBC与MPC合并,形成目前最优的“主媒体中心(MMC)”方案,将赛时与赛后做到相近功能永临结合,在冬奥会赛前完成正式幕墙封闭,省去原定赛时阶段主体项目用临时幕墙封闭的投资,大幅降低成本。经过两年半的施工建设,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于2021年7月正式移交冬奥组委,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成为最先进驻的媒体。
“雪容融”和“冰墩墩”。 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进入主媒体中心,给人的第一印象即是“简约而不简单”,宽敞明亮的大堂里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铺垫,显得大方简洁,从服务台到各种标识、路标一目了然,悬浮在大堂上空的“冰墩墩”和“雪容融”更是让人感到浓浓的冬奥气氛。
冬奥会期间,这里将是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赛时总部,既是报道和转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盛况的国际新闻编辑部和电视信号制作及传输中心,又是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和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赛时指挥部,它将成为让世界了解冬奥、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的第一窗口。据了解,届时这里既是来自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000多名文字及摄影记者、200多个转播机构的12000名记者及工作人员的“主战场”,又是大家“临时的家”。
主媒体中心由新闻发布区、转播工作区、媒体餐厅、媒体工作间等功能区域组成。记者看到,媒体工作间里,温度舒适、环境宜人,各种工作所需应有尽有;工作间外的长廊边,不仅设有核酸检测点,还配有供记者们临时休息的“睡眠休息舱”,另外还有自动咖啡机、茶点间;媒体餐厅分为西式快餐区、中式快餐区,干净整洁的用餐环境,清晰简明的菜单标识,汇集多种风味的饭菜让人顿感胃口大开。在三楼的休息区,不仅有便利超市,还有纪念品专柜,当然,银行、邮政等服务设施更是必不可少。
1月4日,主媒体中心内记者在工作中。记者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主媒体中心还有许多机器人穿行其中。在媒体餐厅,有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机器人餐厅,正式运营后将有汉堡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小吃机器人等约120台餐饮机器人投入工作,能同时服务数千人。
此外还有防疫机器人,它们负责巡游、送物(餐食或物品)、电话短信通知;清废机器人负责巡游、红外感应、自动开门、臭氧消毒、自判断容量、返回暂存点、电话通知清运;消杀机器人会定时预约消杀。
据介绍,赛时主媒体中心景观搭建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冬至、大寒、立春、惊蛰四个节气,以及代表节气的植物,比如蜡梅、兰花、迎春花、桃花,配合中国建筑门窗纹饰,形成了四个发布厅最具形象的四面发布墙。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局面下,世界各国绝大多数观众都将依靠电视或网络转播观看冬奥赛事,预计收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观众将超过40亿人次。
在历届夏冬奥运会中,供广播电视机构工作的新闻中心称为国际转播中心,也就是IBC。供其他媒体工作的新闻中心称为主新闻中心MPC。北京冬奥会正式把两个中心合二为一,称为主媒体中心MMC。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主任徐济成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两个中心合并将共享三分之一的空间,节省了大约2.8万平方米的面积。通过使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设备,避免了重复设置。”他说,“不仅如此,MMC还可以加强不同类型媒体记者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分享,同时提高传播和报道的效率。”
北京冬奥会转播将采用很多新技术,比如云转播,多栏目多角度,除了服务传统的电视转播之外,更适合社交媒体的传播,这也对北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济成认为,北京冬奥会把MMC放到国家会展中心二期有三大亮点。除了上述说的两个中心整合,再有就是规划建设达41万平方米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并没有完工,用作北京冬奥会MMC的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还将继续施工。这样做高度契合了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发展的主张,也符合北京冬奥组委节俭办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场馆综合利用的理念。此外,北京冬奥会还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筹办奥运会的模式,给世界发达国家城市起到借鉴作用,也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模板,让更多的国家有能力办奥运会。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从建设初期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会展中心、最高标准的绿色节能建筑。这里采用全钢结构设计,与常见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在此基础上,结构设计团队对地基、钢结构体系及构件材料进行全方位升级,在保证建筑耐久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节约钢材约5000吨。全钢结构的资源环境友好结构体系实现了对可再循环材料的充分利用,最终降低不可再循环材料(混凝土)用量约22.4万吨;项目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共设计安装6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集热器,可满足17.5吨/天的生活热水需求;主体内全空气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可调新风比至70%,年节省电耗约31%,年节省电量可供一辆电力新能源汽车行驶5450万公里,绕地球1363圈;三层屋顶花园采取可开启屋面设计,增强自然通风及天然采光效果,让主体建筑与城市天际“共呼吸”,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身临其境时更能体会“城市绿洲”的自然之美。
记者还了解到,赛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满足接待高端政务、国务外交活动的重要使命。未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作为一张“绿色名片”,向全球宾客展示北京坚定环境友好及可持续发展的信念,传递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同呼吸的决心。(记者 王东 侯珂珂 黄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