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1月7日电 题:勇立潮头 勇毅前行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访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
新华社记者康淼、付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站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新起点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厦门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将如何布局?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如何纵深推进跨岛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
坚持高质量发展 推动更多创新要素汇集
记者:作为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厦门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将如何布局?
崔永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贺信中,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这为厦门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厦门地理空间不大,受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制约比较明显,科技创新尤显重要。我们将立足厦门资源禀赋,着力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依托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发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业,打造信息产业万亿集群。以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为重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产业,力争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我们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充分体现知识产权、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收入分配机制,打造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引擎作用,高标准推进厦门科学城、嘉庚创新实验室、福建省生物制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等载体建设,吸引更多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优质企业在厦门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过去10年厦门人口净增163万,增量和增幅居福建省首位。我们将因时因势出台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让更多人才高兴地来、舒心地留、快乐地工作,真正靠人才赢得未来。
树立更高标准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再开新局
记者: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不变的“魂”,厦门将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崔永辉: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自觉树立更高标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再开新局。
一是大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制度创新,积极探索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推动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二是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打造“厦金共同生活圈”,加快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深化“丝路海运”“丝路飞翔”品牌建设,开辟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把厦门打造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
三是高起点打造外资集聚地。用好投洽会等重大平台,招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我们刚刚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在推进国际化、数字化营商环境两项行动方案,加快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全方位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
四是高标准抓好载体建设。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重点探索试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形成更多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试点经验。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方面,坚持国家所需、厦门所能、金砖国家所愿,紧扣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三大任务,打造一批标志性平台和旗舰型项目。
以跨岛发展为延伸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厦门市如何纵深推进跨岛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发展?
崔永辉:“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是习近平同志为厦门量身定制的重大发展战略。当前,我们必须着眼大局,以跨岛发展为延伸,进一步跨出厦门、跨出福建、跨出海洋,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一是强化“一岛一湾”城市空间格局。加快轨道交通、骨干路网等大通道建设,促进岛内外基础设施一体联通。岛内稳妥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岛外四区通过高标准、组团式推动新城拓展,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优化和人气提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成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
二是大力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以“厦门湾”为纽带,推动市际毗邻区加快融合发展,促进环厦门湾整体发展进一步提速,打造东南沿海重要区域增长极。
三是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进一步强化高新产业集聚力,拓展现代服务业辐射面。
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挥厦门独特区位优势,加强与东南亚、海丝沿线及“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