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胡彦竹
新华社天津1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北京时间1月20日10时39分将迎来“大寒”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并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海报制作:方金洋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大寒”节气开始。虽说此时节寒潮频频南下,大风、降雪不时让天气变得寒冷,但大地却在悄悄回暖,“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
海报制作:方金洋
“大寒”三候也显示出春意正在萌动,一候母鸡产蛋孵化,二候猛禽盘旋寻食,三候湖水冻到深处。“花信”三候是:“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尽管这三种花大都开放于江南,但毕竟也为萧瑟冬季平添了一抹色彩和生机。
“俗话说:‘小寒大寒,又过一年’。‘大寒’常与岁末重合,此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准备在‘爆竹声中’迎接新春的到来了。”罗澍伟说。
海报制作:方金洋
“大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此时节,空气干燥,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养生仍需藏神于内而不露于外,注意持续保暖,避免感冒。“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这对老年人,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老年人安度冬季,尤为重要。
饮食方面,要做到既能抵抗严寒,又可蓄存能量,进补量可渐次减少,适度增加具有升散性的食物,如萝卜、洋葱、芥菜、莲藕等;亦可选用健脾、护胃、益气的谷物和果蔬,以调理脾胃,滋养脏腑,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好准备。
进入“大寒”,天冷气燥,人体皮脂腺分泌减少,常见皮肤干燥;瘙痒症、皮脂性湿疹、手足皴裂等皮肤病的发病率也会明显上升。除随时注意皮肤保暖,亦可经常按摩,使皮下毛细血管舒张;日常多饮水,及时补充体内水分,或安装室内加湿器,避免沐浴过频,忌烟酒。阳光充足时,应注意通风,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则寒邪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