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胡彦竹
新华社天津2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北京时间2月19日0时43分将迎来“雨水”节气,这天适逢“七九”第七天。随着“雨水”节气到来,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的残冬渐行渐远,和煦的阳光和潇潇的细雨开始浸染早春大地。
海报制作:方金洋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2月19日或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进入“雨水”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第二个节气。“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同为表示降水现象的节气,但不意味着这天一定降雨,只表明“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温暖柔润的春天已悄然来临。
“雨水”时节,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到零摄氏度以上,冰封的河水逐渐解冻,“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雨水”也因此成了充满生命内涵的节气。
海报制作:方金洋
“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花信:一候油菜花开,二候杏花带雨,三候李花怒放。尤其是江南地区,金黄色的油菜花漫山遍野,凸显了春满天下之美。“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清代诗人王文治在《安宁道中即事》中就生动描绘出江南清靓无尘、花开遍地、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
“雨水”时节日照时数与强度相对增加,气温回升较快,但活跃的冷空气并未停歇,“倒春寒”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天气,公众应如何养生保健?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建议说,随着天气渐暖,人体皮肤肌理开始疏松,御风寒能力减弱,仍需随时保暖,不过这时的“春捂”应适时适度。
海报制作:方金洋
“雨水”时节,地表湿气渐增,温润不燥,益于调养肠胃阳气,健脾利湿。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五味不偏,常食新鲜果蔬,少吃油腻、生冷之物,同时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劳逸适度,起居有常,以清邪利湿,和顺肝气。
注意个人保健也很重要。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极易滋生和传播,应从各方面积极预防,保护好自己。经常锻炼身体,进行有氧运动,提高和增强自身抵御疾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