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3月4日电(记者王炳坤、赵洪南、崔师豪)今年是雷锋牺牲60周年。60年来,他生前所在的“雷锋班”陆续收到了47万余封来信。
这些信函犹如只只鸿雁,跨越时空,满载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呼唤。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第二年,他生前所在班被命名为“雷锋班”。
“雷锋班”战士在整理“雷锋班”收到的信件(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学雷锋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进“雷锋班”。展室内,陈列着白哈达、羊毯工艺品、红领巾和装满了一排排玻璃展示柜的信函……
这些来信厚度不同,形式各异,有着鲜明的年代印迹。其中,有急需帮助的“鸡毛信”,有需要破译的“盲文信”,也有漂洋过海的“国际信”。有用16开纸写满了100多页、分装在6个信封里建议弘扬雷锋精神的长信,也有仅写下“听了解放军叔叔的报告,我决心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寥寥数语的表决心信。
“雷锋班”战士在整理“雷锋班”收到的信件(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长期关注这些来信的沈阳工业大学“四个自信”研究暨课程思政指导中心副教授英明说:“47万余封信见证着雷锋精神,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失色,进一步证明了雷锋精神可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著名指挥家聂中明曾在写给“雷锋班”的信中表示,雷锋精神就像一个不休止的音符,贯穿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2011年11月,一封信从英国辗转寄到了“雷锋班”。79岁的李艺·布鲁诺女士在信中表示,希望进一步了解雷锋精神。她在信中说:“最近我在伦敦图书馆读了一本关于160位中国名人故事的书,让我产生给雷锋部队写信的想法。”
“雷锋班”战士在整理“雷锋班”收到的信件(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当收到雷锋日记、雷锋事迹报告光盘等资料后,李艺·布鲁诺女士表示,希望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建立联系,共同把雷锋精神向世界广泛传播。
“这几十万封书信是历史的明证,雷锋精神一直是鼓舞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英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