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3月14日电 体育时评:致敬人类最不屈的灵魂!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
细心的网友早已发现,与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相比,北京冬残奥会的颁奖绒花中多了一朵寓意“坚强”的蓝色波斯菊。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我国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国人无不为之振奋。但荣耀不只是奖牌,各国(地区)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的坚强不屈更令人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残奥运动精神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摔倒、站起、再摔倒、再站起……540米长的坡面回转赛道上,39岁的伊朗选手塞迪盖·鲁兹贝在跌跌撞撞中向着终点前进。她是最后一个通过终点的选手,甚至比倒数第二名还慢了超过2分钟,但迎接她的是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观众对她的赞扬与敬佩。
事实上,这样的画面曾无数次在历届残奥会上上演。去年9月1日,我国选手郑涛在东京残奥会50米自由泳S5级决赛中,以打破残奥会纪录的成绩夺冠。他在比赛中咬着毛巾出发的图片刷爆网络,感动了无数网友,被人们称为“无臂飞鱼”。
从某种层面来说,残疾人运动员是不幸的。他们需要付出数倍于健全人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是他们与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如果奥运会选出了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则选出了人类最不屈的灵魂。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让我们感动,但我们更应感佩于他们与困境斗争、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向命运宣战的精神与勇气。
在北京冬残奥会中,来自全球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不断挑战极限,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感人瞬间。一次次奋力跳跃、一次次跌倒爬起、一次次全力冲刺……他们配得上所有尊敬与赞赏,也无愧于“人类最不屈的灵魂”这个称号。
【纠错】
【责任编辑:刘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