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3/ 24 19:48:35
来源:新华社

新华全媒+丨及早发现、规范治疗!老年结核病防控“警钟”敲响

字体:

  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家表示,尽管结核病疫情可防可控,但仍然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及早发现患者和规范治疗管理是结核病预防控制的核心环节。此外,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结核病防控挑战日益凸显。

  结核病防控形势仍严峻

  结核病由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图为患者在北京胸科医院就诊。(北京胸科医院供图)

  专家介绍,结核病可以发生在除了头发和指甲外的任何器官,约80%以上结核病是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肺部病变会反复恶化和播散,形成空洞及纤维化,对肺组织和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结核病需要规范全程治疗6个月以上,一旦治疗不规律或不彻底,极易发展为疗程更长、治愈率低且病死率高的耐药结核病。

  “耐药的打击对结核病患者是巨大的,耐药让人看不到痊愈的希望。”北京胸科医院一病区副主任医师聂文娟说,特别是对一些青少年和青壮年患者而言,他们只能躺在病床上,忍受耐药结核病带来的持续发热和咳嗽咯血等症状。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结核病仍对全球的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估算202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987万人,15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新发肺结核人数为84.2万。

  专家表示,结核病在我国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耐药结核病的发病形势不容乐观。因其病情不断反复,给患者带来的不只是身体和家庭经济上的负担,更对人生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老年结核病防控“警钟”敲响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结核病防控的“警钟”已经敲响。究其原因,老年人群抵抗力较弱,结核病发病风险高、发病隐匿,同时症状不典型、治疗管理难度大、治疗转归不理想。

  图为患者在北京胸科医院就诊。(北京胸科医院供图)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疾控中心报告2021年北京市的6717例肺结核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27.6%。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结核病对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将日益凸显。

  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三科副主任段鸿飞介绍,成年人在40岁以后结核病的患病风险会逐渐增加,75岁至80岁男性人群的患病率与全人群相比高出约5倍,老年结核病防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段鸿飞说,老年结核病由于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合并症较多容易被漏诊、误诊,以为是慢性支气管炎,而忽略了结核病筛查。对此,专家提醒老年人群要提高健康意识,加强自身健康监测,每年定期体检,重视对胸部的影像学检查。

  段鸿飞表示,多数老年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就诊的第一站往往是综合医院而不是结核病专科医院,这就需要综合性医疗机构在接诊时要有警惕结核病的意识;同时,专科医院也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建设,为慢性病、基础病较多的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

  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是关键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即可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在家庭、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场所,每年都有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不及时而引起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表示,在很多人眼中原以为已经消失的结核病实则仍在身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防控难度非常大;另外,结核病没有明确潜伏期,感染结核菌后,或许1年后发病,也可能5年甚至20年以后发病,以至于发现难度较大。同时,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据估计体内有结核菌的人群占比15%至20%,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效抑制发病率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专家表示,目前还未发现能有效地阻断传播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结核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仍是肺结核患者的早发现及科学的治疗管理。

  李亮等受访专家认为,结核病同样是经呼吸道传染的乙类传染病,在传染期的患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人群中流动就会造成结核菌的传播,尤其是耐药结核病患者,可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措施,尽量住院治疗。“可充分发挥和利用各地现有胸科医院或结核病医院的资源,激发他们的作用和能力。”李亮说。(记者侠克)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850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