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镜头丨家喻户晓的这句话是在这里讲的
近镜头丨家喻户晓的这句话是在这里讲的
2022-04-20 08:20:55 来源: 新华网 提示:全文字,阅读需要分钟
关注学习进行时
微博
Qzone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4月18日起,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

  2013年4月9日,刚当选国家主席不久的习近平来到海南省三亚亚龙湾玫瑰花盛放的田间。

  “你们常年都在这工作吗?”“玫瑰花价格多少?”“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花卉地里,向正在作业的黎族花农仔细询问。

  几位黎族花农想和总书记合影,他欣然答应。看着大家头上戴的黎家竹笠,习近平总书记说这竹笠很实用。站在旁边的李玉梅摘下竹笠递给习近平总书记,他双手接过并戴在了头上,周围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拍完照,习近平总书记又双手把竹笠戴回李玉梅头上。泪水顿时从李玉梅的眼里夺眶而出。

  临走时,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是懂得中国社会的肺腑之言。只有把握了农村,理解了农民,才能真正读懂中国。

  “我们这一代人有这个情结,一定要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特别是要扶农民一把。”“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风雨无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

  困难群众是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

  在地方调研期间,经常到老乡家里转一转,亲手摸一摸炕头,试试暖不暖;翻一翻民生簿,算算增收账;与村民们围坐在火炉旁,探讨脱贫之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山深处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考察。总书记对乡亲们说,这次我专程来看望乡亲们,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今,海南花农李玉梅成为玫瑰种植能手。她高兴地说:“终于过上了甜日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接续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建党百年之时如期实现。无数像李玉梅一样的乡亲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甜日子”。

  “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2020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喜悦溢于言表。

 

  总策划:傅华

  总监制:张宿堂

  策划:孙承斌 陈二厚

  监制:赵承 刘洁 孙志平 陈凯星 霍小光 赖向东 樊华 齐慧杰

  统筹:李忠发 吴丹

  文字:潘子荻

  摄影:李学仁

  视觉:毕晓洋 李京

  设计:焦旭锋 殷哲伦 马发展

  音频:吴炜玲 董琳娜

  协调:胡若晗 王晓曈

  推广:李明 赵鹏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链接
  • 近镜头丨“我也是农民出身”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个多月后,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
    2022-04-19
  • 近镜头丨开启新时代
    习近平等7位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同志,健步走入东大厅。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走在最前头,面带笑容,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自信而坚毅的目光,透出激奋人心的力量。
    2022-04-18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857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