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嘉兴11月7日电(孙榕蔓)深秋时节,午后斑驳的阳光洒向大地,阵阵微风把落叶卷起,城市里依旧人来人往,马不停蹄地各自奔赴。市区虽喧闹,总有一些闹中取静的地方能让过往人群在奔波中安顿下来,忙里偷闲享受一会惬意的时光。
在嘉兴市南湖区中山东路就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以“嘉兴粽子”为设计灵感,极具特色的建筑和庭院安静地伫立在几棵粗壮的香樟树下——它就是“老建委驿站”。
“老建委驿站”室外一角。图片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
“老建委驿站”到底是什么?
古时候,驿站是人们在旅途中更换马匹、储备粮食、休息住宿的歇脚地。在现代嘉兴,“城市驿站”的设计功能也有相似点,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可供保洁人员、外卖员、快递员和过往市民休憩的家园。
“老建委驿站”是最初投放的“城市驿站”之一,也是嘉兴驿站中的标杆。
走进“老建委驿站”,嘉兴市特有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入口处是一整面由中国历代古砖组成的陈列墙,承载着古老的记忆,上演鲜活的华夏历史。在驿站门口的吧台可以购买咖啡等饮品,转过一个转角,十几节阶梯令整个空间变得豁然开朗,百余册图书摆满整面墙的书架,零星有人坐在台阶上安静地阅读。与之相连的还有庭院水景、步道平台、观景窗等,将自然、文化、建筑融为一体。
“老建委驿站”阅读区。图片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
据驿站经理张佳欢介绍,驿站建设之初本是为了解决城市一线工作者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的“三难”问题。但今天的驿站服务已远不止于此,驿站内新增了休息区、阅读区,通过建立酒店式驿站管理模式、打造公共服务品牌、开辟便民服务场景,成为市民出行在外的温暖港湾。
民之所盼,政之所往。据了解,作为中心城市品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2019年借着“厕所革命”的契机,嘉兴市在主城区范围内改造升级一批公共卫生间,变成了“城市驿站”,同时也选址新建了一批专门的驿站,不断增强市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归属感。
“老建委驿站”改造后的公厕干净整洁。图片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
首先感受到驿站温暖服务的是一线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在烈日寒冬、深夜凌晨,需要倒一杯热水、热一份饭、作一时休整,驿站总能以全方位服务温暖他们。
在社区百姓生活圈附近,人们发现原来的公共卫生间变成了干净现代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多的百姓在此体验免费饮水、图书借阅、便民箱、WIFI、医疗急救、社会公益等各类服务。
驿站建好了,如何走进市民心里,聚拢更多人气?办活动是个引流的好方法。“老建委驿站”为市民和工作人员开展丰富的活动,定期举办讲座、读书分享会等。
在“三八妇女节”为公共卫生间的保洁阿姨组织“旗袍变装秀”着实让她们感受到了温暖。“她们平时都是身着工作服,难得在生活中换上旗袍,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觉。有几位阿姨甚至把自己社交媒体的头像换成了穿旗袍的照片,一直用到现在。还有一位阿姨的儿子说他妈妈在结婚时都没有穿得这么漂亮过,这辈子能体验穿旗袍非常开心。”张佳欢自豪地展示保洁阿姨穿着旗袍的照片。
驿站经理讲述在“三八妇女节”开展的“旗袍变装秀”活动。孙榕蔓 摄
据介绍,“禾城驿·温暖嘉”驿站服务体系是嘉兴市结合“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理念,创新的“驿站+文艺+公益”模式。该项目累计新建、改建驿站114座,计划到2022年底达118座,目前吸引100余个综合性业余文艺团队常态化入驻驿站,开展文艺宣讲、交流、培训、展演等各类文化活动1500余场次。嘉兴“城市驿站”让公厕这么一个“邻避项目”变成了“邻里项目”“邻利项目”。
如厕、饮水、充电、休息……除了满足这些基本的功能,不同的驿站根据所在地点和周边环境还做了差异化设计,也进行了相应的文化定位。例如,新城驿站以便民服务为特色,在门口建起了“骑士加油站”,周边众多小区的居民、快递和外卖人员都能到这里给电瓶车充电;嘉兴运河公园城南驿站每周举办文化艺术主题活动;民乐团常态化入驻洪兴路驿站,开展艺术沙龙、讲座分享;退休医生在三元路驿站担任志愿者,开展爱心义诊;律师作为志愿者在望湖路驿站开展法律咨询服……驿站在满足给市民提供便利、解决小的邻里纠纷的功能之外,不断做出新探索。
“城市驿站”已成为嘉兴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成为了传递嘉兴故事的精彩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