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211/25 21:08:18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长江口二号古船“入坞” 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程启动

字体:

  新华社上海11月25日电(记者孙丽萍)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5日由“奋力”轮护送从长江口横沙水域返回黄浦江畔,“安家”于拥有120余年历史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25日上午,“奋力”轮小心翼翼“怀抱”着21日凌晨出水的长江口二号古船,经杨浦大桥如期抵达船坞外位置,等待潮水“助力”。

长江口二号古船回到黄浦江畔。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长江口二号古船于2015年在开展上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被发现。这艘古船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其中载有不少精美文物,初步判定为清同治年间商贸船。

  根据长江口二号古船“入坞”方案,长约189米、宽约36米、深达10米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预先完成了灌水。船坞底部浇筑了一个马鞍形基座,让包裹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弧形梁考古沉箱安放其上。

“奋力”轮载着古船进入船坞。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25日13时30分,“奋力”轮顺利“入坞”,弧形梁考古沉箱精准安放于“马鞍座”上,宣告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完成,接下来将启动考古发掘、文物整体保护和博物馆规划建设工程。

  由于水流长期冲刷导致长江口二号船体逐渐露出海底,难以原址保护,加上长江口浑浊水域也无法实施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经多方论证确定对其进行整体打捞迁移。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程。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长江口二号古船犹如一颗“时间胶囊”,鲜活展现了约150年来长江黄金水道航运的繁荣景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所展示的中国考古学理念、技术和方法,将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为新时代中国考古事业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成为世界水下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案例。

现场喷洒水柱庆祝“入坞”成功。新华社记者王翔 摄

  据介绍,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将搭建“考古大棚”,预计于2023年10月前建成。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也将启动筹建。作为首批创建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核心区域,杨浦百年船坞将“变身”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将在此逐步揭开这艘清代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 】
阅读下一篇:

Copyright © 2000 - 202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