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1/ 19 20:27:19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听街头临工说新春盼头

字体:

  新华社合肥1月19日电 题:听街头临工说新春盼头

  新华社记者陈诺

春节前,园区给临工送年货。(受访者提供)

  清晨6点,气温已降至零下4摄氏度,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站塘路边雾气朦胧,人头攒动。

  这里是合肥市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临工集散地,几乎每天都有数千人一大早守在这里。随着太阳升起,周边工地、装修队乃至家政服务公司等多个行业会来这里招工。

  虽是年关,刚经历过一波寒潮,却依旧有不少临工如约而至。昏黄的路灯下,他们头戴各色各样的安全帽,望向街头。一辆招工的面包车在街边一处停下,一名小伙探出脑袋:“招瓦工,320元一天。”

  “我是!”

  “我可以!”

  大伙儿一拥而上,扒着车门“推销”自己,最终4人成功应聘,钻进了车厢。剩下的人们又一哄而散,记者这才看到人群中身材矮小的杨恩芳,她刚把电瓶车停好,左右胳膊挎着鼓鼓囊囊的粗布袋,里面装着塑料水瓶、干粮以及工装工具。

  “再干两天活,大年二十九回家。”杨恩芳说。45岁的她来自200公里外的阜阳,在合肥陪伴上学的女儿,得空就来这里接零活,“做保洁、当保姆、搅拌混凝土,我啥都能干。”

  对杨恩芳来说,儿女是新年最大的牵挂。儿子刚在外地的一家包装厂找到一份设计工作,女儿将迎来专升本考试。“我想多挣些钱,供女儿读书。”杨恩芳说。

  “我儿子争气,去年谈了女朋友,还买了辆车。”一名中年男子凑了过来,掏出手机,颇为骄傲地向旁人展示新车照片。

  他叫周义贵,是这条街上的“老人”。身为瓦匠的他,去过合肥大大小小数百个工地,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不是吹牛,合肥最高的楼,从打地基时我就参与了。”

  在城里买一套房是周义贵最大的新年盼头。过去一年,老周一家的存款又有新突破。“就和砌墙一样,砖要一层层砌,钱也是一点点省下来的。”他说,想买一套安静的小户型,“春节打算和家人一起看看房子。”

  天色破晓,站塘路逐渐车水马龙。38岁的宋军站在人群之外,半个小时前,他已通过手机软件,预订好了当天的工作。

  相比于一些上岁数的临工习惯在街边“趴活儿”,宋军很早就摸到了找零活的新“诀窍”——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这个临街的多层建筑里有食堂、浴室以及休息大厅,招工信息通过现场大屏幕乃至手机软件实时推送,招工车辆上门接送,工资还能线上支付。

  宋军说,他和弟弟在不同城市打工,新的一年兄弟俩打算共同报名园区的职业培训学校,“过年回家好好商量下,踏踏实实学好一门手艺,开一家自己的小店。”

  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负责人赵小宝告诉记者,2022年园区发布了4.7万个招聘岗位,促成用工交易1.9万人次,新吸引7000余位农民工入园。“新的一年,园区将努力打造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建筑业人才市场,让更多临工——这些城市‘报春鸟’飞得更高、飞得更稳。”

  上午8点,街边人群散了大半,记者又见到杨恩芳。她刚坐上前往附近工地的面包车,笑着对记者说:“这是半天工,下班就去买福字和春联。”

  此时,太阳出来了,春天更近了。

【纠错】 【责任编辑:刘笑冬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930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