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2/ 24 22:14:28
来源:新华社

新华全媒+丨卫星瞰京津冀协同发展:两个“村”,垦出机制创新“试验田”

字体:

  天津市北部的宝坻区有这么一个地方,就在几年前还是一片阡陌村庄,而现在则崛起成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市东南部的滨海新区有这么一片土地,就在十几年前还是一座小渔村,而现在则成长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来,两个“中关村”成功垦出两大直辖市协同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最新数据显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1057家市场主体,一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税收超过10.5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突破400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1806亿元。

卫星拍摄的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前后对比图。

  “作为受益者,我们感慨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关村的制度创新。”站在一面专利证书展示墙前,天津北方汉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峰表示,从北京到天津的两年时间里,企业已发展成为笔触式交互领域的领军企业。人们在银行柜台使用的签字屏幕,有不少出自这家企业之手。

  为打破利益藩篱,两地融合从“一把手”做起。自揭牌成立开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便是“双主任”,分别由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和天津滨海新区区长担任,以利整合京津资源,推动要素流动、企业疏解。

  “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统筹开发运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王浩道出了这里发展模式的精髓,北京中关村带资金、带品牌、带项目、带团队重仓宝坻,双方共同成立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运营开发。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卫星拍摄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前后对比图。

  在京津两地通力合作中,目前已有830多家企业从北京来到滨海—中关村。“我们来到这里考察的当天就决定落户,当月就开始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方立说。

  多年来,两个“中关村”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建立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撑;成立产业基金,为优质孵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打造综合服务中心,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60多项行政许可业务……企业从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卫星拍摄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科创十字街前后对比图。

  制度创新的最终受益者是企业。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腾腾对此感触颇深。公司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以来,员工队伍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机器人制造与应用领域开疆拓土。

  “中关村为众多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之地,而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将带动中关村的持续大发展。”关腾腾说。


  策划:丁锡国

  监制:常爱玲、钟昊熹、王建华、刘元旭

  统筹:于卫亚、程瑛、邵香云、曹晓轩

  记者:王井怀、黄江林

  遥感与数据支持:曾迎迎、谷宁、郭超、王宇

  编辑:闫建华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 】
新闻链接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939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