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4月27日电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4月27日至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27日下午,在以“自信繁荣:数字文化赋能社会发展”为主题的数字文化分论坛上,与会嘉宾齐聚一堂,畅谈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格局。
微博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薄红恺围绕“激发数字文化领域新动能”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图为微博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薄红恺。新华网 陈杰摄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当下,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和技术赋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也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前不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提出了“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这一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作为国内较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微博也始终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在正能量宣传、文化传播、网络治理、数字技术更新等方面持续探索和发挥着独有的优势和作用。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些微博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强化网络生态治理,为数字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微博在14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走在网络生态治理的前列。早在2012年,微博就率先制定了《微博社区公约》并不断健全完善;2017年,微博以社区公约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了由社区志愿者、社区评审团和专家委员会所组成的“三级共治”模式,进一步引导用户行为。
此外,微博也在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在2012年率先上线了“打标签”功能,有效阻断谣言传播路径。2022年,微博又率先推出“IP属地”展示功能,这使得冒充当地人员、发布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大幅减少。同年,微博也上线了“一键防护”功能,有效减少了网暴发生的概率等。
这一系列积极探索,不仅提升了微博平台网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为数字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和发展环境。
二是打造正能量宣传生态,为传播精品数字文化增加推动力和感染力
今年4月,微博热搜上线暖新闻机制,每天在热搜榜推荐社会正能量暖心话题,让数字文化、航天科技、传统文化等更多正能量社会热点成为平台主流。
截至目前,微博上共有1600余个文博领域蓝V账号,总粉丝量近7000万,年阅读量近60亿,他们正在不断运用数字技术拉近文物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微博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全力助推数字文物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猜灯谜、赛龙舟、剪纸、年货大集等各具传统节日特色的非遗活动也纷纷借助数字技术跃上云端,让广大网民足不出户便可尽享民俗盛宴。
三是探索社交内容数字化新模式,为数字文化提供新的储存方式和流转价值
2019年,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计划”,并把新浪作为了第一家基地,微博网友的各类海量优质内容,首次入藏了国家图书馆,持续进行信息积累和储存。
2022年微博首次上线了数字藏品功能,并推出了“TopHolder头号藏家”这一官方数字藏品发行平台。深入挖掘微博上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加入数字藏品生态,延伸粉丝的流量价值,借助开放式社交广场打造出圈的数字文化产品,实现了数据内容的价值流转。
接下来,微博将继续发挥社交媒体平台优势,不断践行企业的主体责任,在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基础上不断地助推数字文化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