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西部的济西湿地,这里天蓝水碧,鸟语花香,植物与动物和谐共生、相映成趣,150多种鸟儿将家安在此处,把这片“济南的绿肺”作为了栖息嬉戏的天堂。
近年来,槐荫区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定位,以济西湿地生态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成为泉城济南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打造生态环境“净化器”
济西湿地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迁村还湿、退塘还湿、水系连通、地形塑造、湿地修复、绿化种植等工程,保护和修复湿地,保留湿地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
园区绿化面积约4.56平方公里,栽植乔木、花灌木共60多种,水生植物、草花及地被共30多种,绿化实现全覆盖,土壤实现弱碱化,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疏浚整理航道15公里,营造河道生态木桩驳岸1.5万米,建设水中栈道3000多米,码头10个,实现水循环贯通。采用生物治理措施调节水质,种植苦草、黑藻、狐尾藻等水草600亩,栽植荷花、睡莲1500余亩,湿地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行封闭式管理,安装封闭围网3万多米,有效杜绝外来污染源。经过近十年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济西湿地区域内水质由建设初期的Ⅴ类水,转为现在的Ⅲ类水,局部地区可达Ⅱ类水标准,有效保护了小清河源头水生态环境。
打造生物物种“资源库”
每当盛夏,观荷区满眼都是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倚坐岸边,在细雨、朝露的滋润下,倾听荷叶向上绽裂生长发出细弱清脆的咔咔声,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济西湿地坚持突出特色,融入泉城文化,选择种植济南“市树”柳树、“市花”荷花等,从道路两侧、水系周边、湿地公园入口区种植各类花海1500多亩,恢复湿地植被86.5公顷。在恢复重建区的开阔河湾和缓水区,种植和补植睡莲、荷花、香蒲等沉水、浮水、挺水植物10多种,在水陆交错区种植柳树、枫树、芦苇等植物,起到保护河岸、美化景观的作用。
湿地的生态保育恢复区,也是鸟类的天堂,在这里可以看到大批鸟儿栖息、捕食,不时有清风徐来,大片芦苇摇曳生姿,相映成趣,所有人都会为水草中飞起的各种水鸟感到激动和兴奋。
在宽阔水面及滩地内,通过岛屿改造,恢复营造了水禽栖息鸟岛18处,建设鸟类保护站4处。同时营造了高低不等的树丛、灌丛和草丛,吸引水禽来此栖息。目前,湿地鸟类达到150多种,同时实施了禁渔工程,杜绝了网鱼和电鱼等破坏行为。通过多年的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湿地园区内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
打造休闲旅游“体验区”
整合科普资源,高标准建成“湿西湿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科普馆”和室外水土保持宣教系统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联合济南市71所中小学,打造“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湿地科普和水土保持宣教活动。济西湿地作为济南市最大的城市湿地,截至目前共接待来客60余万人次,受到广泛赞誉。
济西湿地将在立足保护湿地生态的基础上,按照“师法自然、野趣化、本土化、自然化”的原则,根据湿地资源特色,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外来物种防控,提升湿地管理能力,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珍爱湿地的良好氛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逐步建设成为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济西湿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