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逛林盘去-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11/ 13 13:01:07
来源:新华社

走,逛林盘去

字体:

  川西林盘堪称“世界级的农业农村发展资源”。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特约撰稿刘依林 编辑金明大

  2019年,拥有优美川西林盘的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胡大田/摄)

  1200多年前,当“蓉漂”杜甫来到成都,记录了成都人的生活场景:“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安家于林,临水而居,密林簇拥,沃野环抱,住、耕、赏融为一体——这种在川西平原绵延数千年的生活聚落形态,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川西林盘”。

  进入21世纪,受到快速城镇化的影响,成都市近郊的川西林盘不少处于衰落状态,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严重。2018年起,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被列为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到2023年,已启动保护修复了1005个林盘。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古建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每个林盘都是人与自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共生协作的产物,修复林盘时遵循了“多改少拆”“三原四不”(原生态、原住房、原材料,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过度设计、不冒进求洋)的原则,尽力保留林盘的原生肌理。

  为避免无序开发,成都市还统一了林盘建设标准,制定出台《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2018-2035)》《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建筑风貌塑造导则》等指导性文件,强化对林盘“保、改、建”的有效管控。

  如今,川西坝子上仍星罗棋布着许多大大小小、郁郁葱葱的林盘。它们是成都人的乡愁所系,也是生态宝藏所在。在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看来,川西林盘与都江堰精华灌区构成了成都的生态本底,堪称“世界级的农业农村发展资源”。

  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之上,有个性还“好耍”的川西林盘,是年轻人热衷去逛的时尚地标,衍生出了极具潜力的“林盘经济”。

  “林盘经济依托独具特色的生态本底,打造高品质消费空间,培育康养、旅游、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直接转化的重要通道。”郭晓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竹里房栊一径深

  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就是一片被修竹茂林和绿水远山环抱的川西林盘。

  千百年来,道明人依竹而居,以竹为器,“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绝活“道明竹编”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竹艺村党支部书记方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道明竹编不是普通竹编,它选材十分考究,仅使用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之间、2-3年竹龄的慈竹进行编制。这种竹子柔韧性极佳,且少有病虫害。

  道明工匠的手艺堪称一绝。竹编艺人编制产品时大体按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循序渐进。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为主要编织手法。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变化多样。若需配以丰富的色彩,就将篾片或篾丝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后,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上世纪70年代,道明镇3万多人中,有2万多人从事竹编,但是当时编织的多为竹篮等传统小件,利润微薄,后又受到塑料制品的冲击,竹编更加难以为继。年轻人只得纷纷出门打工,最差的时候只有5位老人在村里坚守。

  2017年,当地政府和崇州文旅集团决定,将这个林盘修复打造为以“竹”为主题的特色竹艺村。

  会做竹艺的村子,四川有不少,让道明竹艺村一举出圈的,是村里的地标建筑——“竹里”。

  2021年4月22日,竹里一角(崇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竹里”二字,取自陆游词《太平时》中的“竹里房栊一径深”。南宋年间,陆游曾两任蜀州通判,工作生活在今天的崇州,写下了很多吟咏当地美景的诗篇。

  隐于一片竹林之中的“竹里”,是一幢外有野趣、内藏朴拙的现代版川西民居。从空中看,青瓦屋顶形似一个卧倒的“8”字,交汇圆融。竹编元素被巧妙地蕴于中庭、天井和室内家具之中,轻灵通透。再缀以川式盆景和小径禅茶,可谓是川西林盘最美的样子。

  2018年,“竹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代表,登上了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被媒体评价为“一眼难忘”,随即成为国内外社交媒体上的网红。

  从匠心产品到产业集群

  “竹里”的火爆,带红了竹艺村。村里成立了四川道明竹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竹产业越做越大,工匠收入水涨船高,村民传承创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手艺走向“工匠级”。

  如今,道明全镇有6000多人从事竹编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的有63位。不少当地青年也回到村里,尝试用市场化,特别是电商方式运营传统竹编。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村里的竹艺工坊看到,如今的道明竹编已不再拘泥于常规类型,而是创新出了竹编胸针、镂空竹灯、瓷胎竹编茶具和竹编装置艺术等兼具现代和传统美感的新造型,精美别致。工坊还开通了网店和微店,可以方便地在网上下单购买。

  除“竹里”之外,竹艺村里还有竹文化博物馆、见外美术馆、归处茶室、三径书院等多个由林盘旧居打造的新地标。行走在村里,感觉是川西林盘与非遗竹编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依托“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竹艺村还启动了海外艺术家驻留计划,吸引多位海外“新村民”来这里工作生活,进一步提升了竹艺村的国际知名度。

  在竹艺村不远处,崇州文旅集团又打造了无根山竹艺公园,坐拥无根山秀美的原生林海,配有竹科普、竹游研学等项目,与竹艺村形成旅游联动。

  方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22年,道明竹编制品年产值达2195万元,竹艺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4万元,全年接待游客88.42万人次,接下来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白酒酒庄体验多

  成都邛崃,古称“天府南来第一州”,自古盛产美酒,有“中国白酒原酒之乡”的美誉。

  从地形上看,这里三面环山,好似一个山崖谷地,谷内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6.8℃,光照度又少,特别适合酿酒微生物群落的繁衍生长,可谓天然的“酿酒窖池”,至今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产地。

  从邛崃市区向西南,驱车约半小时,就进入了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著称的天台山。毗邻天台山,藏着一处“邛崃特色”的川西林盘——源窝子酒庄。

  说起酒庄,大部分人的联想往往是红酒酒庄,特别是法国红酒酒庄。源窝子,则是一个“体验式中国白酒酒庄”。

  在这里,访客首先能体验到的,是酿酒的全流程。

  源窝子酒庄专长于酿造浓香型白酒,而且坚持原料自种,酿酒用的大米、高粱、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作物就种在酒庄对面的梯田上。酿造车间也完全开放,可以直观看到五谷样本和蒸煮、发酵、蒸馏之后,“好山好水出好酒”的全流程。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是森林藏酒。

  2022年6月22日,森林陶坛藏酒(邛崃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源窝子酒庄只出售10年以上的老酒,白酒酿好之后,要先储存在天台山林间的“森林酒窖”里。

  幽静葱茏的山林间,数千个巨大陶坛错落掩映于竹林,极富“中国式酒庄”的浪漫感。酒庄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天台山林间避光、恒温、高湿、富氧,酒体在陶坛中可与优质空气交换,持续氧化,有利于微生物菌群持续生长和酯化,“将天地灵气集于一坛”。

  这个占地800余亩的酒庄,也是一座山间民宿,是“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宿”。“金木水火土”五幢白墙黛瓦的小楼,融合了川西与新派设计风格,每个房间均开门见山、推窗皆绿,对外营业后常常“一房难求”。酒庄里还有一个主打“从农场到餐桌”的餐厅,可以品尝到田地刚摘下的有机蔬菜和庄内自养的山猪肉。

  酒庄创始人张波将源窝子称之为“酒庄5.0模式”——集原料种植观光、酿酒工艺展示、森林陶坛储酒、白酒品鉴和民宿康养于一体,“在最具川西特色的林盘里,用全球酒庄的展示方法,表达属于中国白酒的美学内核和生活方式”。

  有产业更有GEP

  在严格修复保护的基础之上,川西林盘的开发,则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道明竹艺村和邛崃源窝子酒庄,均是“文化创意型”开发。邛崃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邛崃采用了“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在林盘中充分融入文创体验、艺术展览和研学等消费业态,推出了包括源窝子酒庄在内的一批精品林盘体验产品。

  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是“农业衍生型”,在油菜大田景观基础之上,植入度假、康养、游学等现代功能业态,形成产业化林盘集群。

  温江区万春镇则以高山村为起步区,梳理周边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强的林盘,一起建起了“川农牛科创农庄”,在“林盘+田园”的载体上,聚集了现代种业、生物农业、数字农业领域高端研发团队41个、专家教授125人、博士研究生58人,形成发明专利29件,开发新兴产品30项。

  “川农牛”,成为从林盘资源上孵化出的农产品品牌和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

  大邑县董场镇祥和村走的则是“特色旅游型”道路,以“川西生活场景”为情感线索,将林盘景区化,培育出“林盘+湿地+绿道+农田大地景观”的“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

  对于正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来说,数千个各美其美的川西林盘,成为了公园城市的最美“乡村表达”。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探索出了一套“川西林盘GEP核算系统”。

  GEP,就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即“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简单来说,GEP就是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为林盘生态环境“明码标价”。

  成都在2018年启动川西林盘GEP核算试点工作,分析评价林盘中林地、农田、灌丛等生态系统,构建出由生态系统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价值三大类12项功能指标组成的核算指标体系。

  2022年5月,成都发布了首份GEP核算报告——《崇州市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其中,道明镇竹艺村的GEP值达到3361万元,崇州市9个主要典型林盘的GEP值总和高达1.3亿元。

  GEP核算一旦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之后,未来的川西林盘,就不再只是一种向往的生活,而成为一项可估值的资产,可以用来融资、发债、进行碳汇交易,真正激发出乡村的内生力。

  2023年初,川西林盘的碳汇价值,首次“变现”。

  地处龙泉山南麓的天府新区太平街道桃源村袁家湾林盘,曾因管理不善和多年失修,残破不堪。乘着成都全市保护修复林盘的东风,太平街道投入资金,对原有院落、巷道和整个林盘进行了保护性的升级打造,同时引入文旅产业项目,村民们也通过土地流转和房屋租赁获得收入。

  经过几年努力,袁家湾林盘良好的生态本底被“盘”了出来,也迎来了价值转化的新机遇。

  2023年2月15日,袁家湾林盘和鹿林村余家林盘与四川天府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川环境交易所达成了首笔林盘碳汇交易。挂牌交易计入期为2020年至2040年,两片林盘在这20年间的生态结构优化,被估算将实现碳减排量240吨。

  “这个碳汇项目的成功交易,是成都综合运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体现。”项目负责人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7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