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2月28日电(记者许雄)“好多技术骨干都到了田间地头,我们冬天甚至比其他时节更忙一些。”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的大屏幕前,总经理柴亚男正带着技术人员和外协企业派来的专家,一起研讨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以便更精准地执行水肥一体化指令,利于作物生长。
寿阳县和山西大部分地区一样,农作物一年一熟,一般秋天收完玉米,就进入“冬闲”期。近年来,随着智慧农业的兴起,分析种植数据、迭代耕作模型、优化农业自动化控制等,成了这些从业者冬天里的重要工作。
12月21日,寿阳县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研讨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新华社记者 许雄 摄
“我们分析这些数据,为的是看看哪些项还可以优化调整,以便来年进行更精准的要素投入,取得更好的收成。”这里的工作人员高瑜说。
记者走在这家公司耕种的大田里,看到大量的传感器插在田间。“这些传感器和传输系统、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等一起构建的农业物联网,以及无人机巡田、植保、智能农机种与收都只是现代智慧农业的‘基础操作’;我们现在更核心的工作是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探索出最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耕作数字模型。”柴亚男说。
“这个模型要精确到什么时间,以多高的温度、湿度、密度进行播种,并且是全链条、全要素的参数,这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耕作模型。”她说。
12月21日,寿阳县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种植数据分析。新华社记者 许雄 摄
智慧赋能带来粮食作物大幅增产,数据越精准,增产幅度越大。从2021年到2023年,他们耕作的5400亩玉米,产量一年一个台阶,亩产从1400斤增加至2200斤以上,同时还节约了60%的用水、三分之一的种子和最多一半的肥料。
“亩均增收1000元,这体现了智慧农业的力量,也坚定了我们继续优化迭代模型的决心。”这家企业的董事长霍润宝说。
随着智慧赋能带来的农业生产力提升被更多农业生产者重视,这家企业技术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
“智慧农业,尤其是种植数据的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只敢说摸到了智慧农业的门槛,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过随着我国相关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智慧种田’的未来充满信心。”柴亚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