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 06 10:12:59
来源:新华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教授黄从新:房颤致残致死 规范防治和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很重要

字体:

  新华网北京66日电(吴诗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在众多心血管疾病中,房颤(心房颤动)因其高发病率和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轻则影响到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重则可致残致死。6月6日是第十二个“中国房颤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房颤,预防卒中”。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教授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黄从新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详细讲解了房颤的早期筛查、治疗方法和对于脑梗等并发症的预防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手段

  房颤,顾名思义,即心房的颤动。正常情况下,心房以每分钟60—100次的频率规律跳动,但房颤患者的心房跳动频率可达350—600次/分钟,而且极不规律。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任何不适,而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所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房颤,除了常规的脉搏检查和听诊外,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远程心电监测、体表心电图、长程心电图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房颤的诊断更加准确和便捷。

  “科学的诊断还是需要通过心电获取。”据黄从新教授介绍,体表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心电获取方式之一。通过在患者体表放置电极,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虽然体表心电图在诊断房颤等心脏疾病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由于其记录时间较短,可能无法捕捉到阵发性房颤等短暂性心脏电活动异常。为了更长时间地监测心脏电活动,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佩戴长程心电图设备。这些设备可以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48小时甚至72小时的心电信号,有助于发现阵发性房颤等短暂性心脏电活动异常。另外,可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也逐渐成为监测心脏活动异常的常用设备。“患者可以通过佩戴一种便携式的心电记录装置,将心电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医生的诊断中心。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尤其适合需要长期监测或不便前往医院的患者。”黄从新教授表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教授、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黄从新教授 陈延特 摄

  为更好了解我国患房颤疾病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不同人群及地区特性进行精准的数据收集、分析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2020年黄从新教授组织了一场全国性流行病调查研究。该流调工作由全国129家医院参与,从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共调查了329个哨点,114039名≥18岁的常住居民,其中男性54608名,占比47.9%,女性59431名,占比52.1%,全员平均年龄55岁,最终确诊了2604例房颤。流调结果表明,我国房颤的粗患病率为2.3%,其与年龄正相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为1.6%,估算患病人数达200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与农村无显著差异。本次流调还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中部最高,其次为西部,而东部最低。

  房颤不只影响心脏功能 更易引发脑卒中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策略主要围绕降低房产率(即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恢复并维持正常的心律。尽管存在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但当前公认的最优治疗治疗手段是导管消融术,这是一种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特定区域,以消除异常电信号的治疗方法。“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新发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房颤,这四类适用于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黄从新教授明确表示,高密度标测指导下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当前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房颤导管消融方法。

  房颤作为心脏疾病不只影响心脏功能,更重要的是房颤容易引发脑卒中。谈及如何防治房颤引发的血栓问题时,黄从新教授表示,这与患者的心脏基础状态和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对于心脏扩大、心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其发生血栓的风险较高,可选用口服抗凝类药物进行防治。传统抗凝类药物有华法林,新型药物有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但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会增加身体出血的风险。对于实在不适合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通过微创的‘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血栓。”黄从新教授说。

  房颤防治体系建设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政府对房颤管理的重视,房颤的治疗和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正在推进房颤中心建设,七年多来,全国已有800多家医院设立房颤中心建设办公室,且还在陆续增加。”黄从新教授介绍,房颤中心建设项目是在各省及卫健委的监督和指导下,成立省级房颤中心联盟,逐步向各地市和基层推进,将房颤的科学管理及治疗下沉至每个医务人员,从而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房颤管理网络。

  最后在谈及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问题时,黄从新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他强调,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确保医院运转经费和可持续发展经费的充足;同时,医院应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分级诊疗方面,黄从新教授认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格局,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此外,黄从新教授还特别强调了智能医学在未来公立医院发展中的作用。他表示,智能医学将颠覆传统医学模式,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公立医院应高度关注智能医学的发展,建设好智能医学平台,做好流程设计,同时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

【纠错】 【责任编辑:向思敏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6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