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设立近七年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雄安新区注重守护历史文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新城市有老场所,群众能“记得住乡愁”。
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雄安新区将承载着当地百姓记忆的乡愁遗存登记造册,其中物质类乡愁保护点2600多项。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一处核心地块,塔吊和在建大楼附近,一棵上百年的古槐树显得格外抢眼,它“见证”着雄安新区拔节生长。
这棵古槐树所在的地方,原先是雄安新区安新县大王镇小王营村李秋河家的宅院。李秋河说,这棵槐树至少上百年历史了,从春天到秋天,枝繁叶茂,家里人经常在树下休息。
2019年,小王营村2000多口人离开村庄。征迁前,李秋河一家老老少少,在古槐树前合影留念。对他们而言,老村庄在拆迁中不在了,但看到这棵古槐树,还能找到儿时的记忆。
随着雄安新区启动大规模建设,古槐树周围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建设场景。一些村民偶尔路过这里,会驻足看一看这棵古槐树,并合个影。
虽天气寒冷,雄安新区启动区塔吊升降、机器轰鸣,工人们顶着寒风高效施工。在这棵落光叶子的古槐树东边不远处,中国华能总部大厦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进入幕墙安装阶段;设计结构高度150米的中国中化大厦项目,每过7天就“长高”一层……
小王营村的村民们,已陆续搬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5个社区。在李秋河家的新房里,挂着当年在古槐树前的全家福合影。李秋河说,这棵古槐树以照片的形式依然与家人相伴,每天都能看到。
与其他回迁居民一样,李秋河在社区享受到多层次生活圈:15分钟可达公交站、中学、社区服务中心;10分钟可达小学、社区卫生站;5分钟可达幼儿园、居委会、老人活动中心。
聚焦人民需求,一座可见可感的“人民之城”正在成为现实。
策划:张涛
文案:齐雷杰、赵鸿宇
制作:曲澜娟、张硕、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