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秦岭山间铁路情——灵官峡走笔-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2/22 16:22:26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秦岭山间铁路情——灵官峡走笔

字体:

  新华社西安2月22日电 题:秦岭山间铁路情——灵官峡走笔

  新华社记者张京品、邹竞一、赵英博  

  一场冻雨过后,秦岭南麓春寒料峭。有“秦陇咽喉、秦蜀要塞”之称的陕西凤县灵官峡,青松傲霜,江水中流,不时有火车呼啸着穿峡而过。

  峡谷山崖石壁上,印刻着的文字把游客带回60多年前宝成铁路建设的现场:

  “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

  “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这是作家杜鹏程在《夜走灵官峡》中写到的片段。这篇写于60多年前的作品,凝固下宝成铁路建设工人的奋斗故事,也让灵官峡闻名遐迩。

  游客在灵官峡景区参观。受访者供图

  连接陕西宝鸡与四川成都的宝成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打通秦岭的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至今仍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全长6.6公里的灵官峡,是嘉陵江上第一道大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关键难关之一。穿行其间,只见山崖耸立,峭壁巍峨。

  灵官峡景区负责人薛海艳介绍,1981年,因遭遇特大洪灾,灵官峡段铁路被冲毁,宝成线被迫改线。近年来,为弘扬当年铁路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精神,当地利用废弃的隧道路线,建成了集工业遗址、铁路文化、自然风光体验于一体的灵官峡景区。

  穿过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走进隧洞内的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铁路工人所住的“山洞”、悬崖峭壁上的开山工、指挥交通的铁路员的工作场景跃然入目,不禁让人回到那个冰天雪地的深夜,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岁月。

  游客在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打通秦岭是世代山区人民的愿望。”年已八旬的凤县居民岳迪航回忆道。当年,他母亲为宝成铁路工人缝纫垫肩和手套,幼年的他目睹了铁路建设场景。

  “男的推着独轮车拉材料,女的用荆条编筐担石渣。为了保护肩膀和双手,需要戴手套,穿带垫肩的衣服。”岳迪航说,“工人们形容抡起的大摆锤像凤凰展翅,敲打的小摆锤像凤凰点头,太艰苦了,但大家觉得铁路建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山高挡不住太阳,困难挡不住英雄。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工人们还唱着自己编的歌曲:鸟飞不过的地方我们能走,猿猴爬不上的高山我们能攀登;只要有钢钎和炸药,在天上火车也照行。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工人们提出“走路不空手”的口号,上班时也要捎带上水泥。

  一锹一镐,一段回忆。曾参加宝成铁路建设的商顺仁说:“那时候机械设备落后,修筑如此规模的‘大动脉’,靠的是人海战,更靠的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这是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展出的历史照片。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循着铁轨,在景区运营观光小火车的李双军开始检修设备,为天气转暖后的运行做准备。

  多年来,李双军开着这辆小火车,向游客反复讲述宝成铁路的故事,共同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今日灵官峡,仍车轮滚滚,回荡着时代前进的轰鸣。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