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月14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西部恩图曼市拍摄的一处商业市场的景象(手机照片)。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海德尔摄)
新华社喀土穆4月17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在苏丹,为团聚千万遍祈祷
新华社记者法耶兹·扎基
时间过得真快!苏丹武装冲突已持续整整一年了。作为一名52岁的苏丹人,我不知何日才能与家人团聚。
这是4月14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西部恩图曼市拍摄的一处商业市场的景象(手机照片)。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海德尔摄)
2023年4月15日,喀土穆南郊突然燃起战火。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一开始的冲突地点,距离我家只有不到两公里。快速支援部队指挥部就在我家所在的爱资哈里地区附近,我家周围便成为战场,短短数日便满目疮痍。出于记者的职责,我曾悄悄潜入附近街道拍摄,未及掩埋的尸骸散落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尸臭。
炮击、空袭不断,学校、商店、工厂关闭,停水停电停网成为常态,食物供应短缺,医疗系统几乎崩溃。武装团伙还趁乱打砸抢。生活难以为继,生命没有保障,许多家庭被迫离开喀土穆。苦熬一个多月后,我的媒体同行莫希丁·吉布里勒举家逃离。临行前他问我:“你们没想过要走吗?长时间停水停电,缺乏食物,喀土穆我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2023年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冒出浓烟。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海德尔 摄)
事实上,随着冲突愈演愈烈并逐渐向其他地区蔓延,我也不确定苏丹哪里是安全的,无法预测逃难途中会遇到怎样的危险。由于食物极度匮乏,我和家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这样下去迟早会支撑不住的。很快,我的家人也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妻子带着4个孩子投奔白尼罗河州库斯提市的亲戚。喀土穆每年6月平均气温超过40摄氏度,湿热包裹下的天气令人窒息,但我的家人不得不出发。
那是6月13日,我彻夜未眠,天未亮便冒险探路、找车。库斯提市距喀土穆约320公里,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一辆车,车主答应送我的家人逃离喀土穆。我自己选择留下来,坚守新闻一线。31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一共经历过3次战乱,而这次可以说是“全面战争”。目送汽车载着家人渐渐远去,不舍、失落、痛苦,以及无尽的担忧,都萦绕心头,但我们别无选择。
独自返家的路上,我目睹军机一架接一架从头顶上呼啸飞过,枪炮声和爆炸声不绝于耳,不远处升起滚滚浓烟。路上有大量士兵,也有不少拖家带口逃离的平民。
这是2023年4月18日在苏丹喀土穆拍摄的武装冲突爆发后的街头景象。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海德尔摄)
冲突双方严格限制人们的行动自由,通信条件有限,获取信息更是难上加难。记者的使命感驱动我不时冒险外出采访。每次我都要掩饰记者身份,说自己是普通百姓。
由于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今年2月初,苏丹几乎全境都陷入断网状态。写信这种传统联络方式,再次成了苏丹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无奈选择,以至于人们经常在亲人去世两周后才收到噩耗。曾有至少一个月,我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络,只得无数次安慰自己:没有消息,或许就是最好的消息。
2023年4月17日,由于武装冲突导致停水,苏丹喀土穆市民到尼罗河打水。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海德尔摄)
武装冲突已延宕一年,造成近1.5万人丧生,逾86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近180万人逃往乍得、埃及、南苏丹等邻国。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3月警告说,苏丹约有1800万人面临严重食物短缺,这个东非国家可能陷入“全球最大饥饿危机”。
苏丹人看不到冲突结束的希望。何日能与家人团聚?对于这个问题,依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内心千万遍祈祷:但愿这一天不要拖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