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他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广西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行业稳产提质降本增效,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蔗农增收,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把糖业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牢牢端稳中国的“糖罐子”。
◇截至2023年底,广西糖料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88%。
◇目前,我国糖料蔗自育新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在95%以上。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改革为要,保持发展的连续性,持续推动糖业企业战略重组,创新企业与蔗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广西近五成糖厂已装备自动包装码垛、自动卸蔗平台,自动化连续煮糖、自动分蜜机和DCS自动控制系统等应用不断增多,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在做优做强传统蔗糖产业的基础上,广西加快培育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向生物基化工、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转化升级,促进加工链价值链“双链”提质。
进入5月,八桂大地上,一片片绿油油的糖料蔗长势喜人,一些较早种下的已经开始拔节。时值中耕管理期,蔗农们正忙着培土、施肥、除草。
食糖,既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也是食品、饮料、制药、化工等上百个行业门类的基础原料。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食糖年产量约1000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5.6%,消费量约1500万至1600万吨,食糖供应缺口需要通过进口弥补。与此同时,我国食糖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1公斤,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糖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罐子”,在服务保障国家食糖供应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他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2017年以来,我国以广西、云南两省(区)为重点,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1500万亩,其中广西1150万亩。为提高广西糖业竞争力,国家明确将广西非“双高”基地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范围,对2020~2022年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进行补贴,加大对糖料蔗育种和糖料蔗收获机研发制造的支持力度,帮助补齐广西糖业发展短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西糖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广西深化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广西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行业稳产提质降本增效,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蔗农增收,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把糖业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牢牢端稳中国的“糖罐子”。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甘蔗基地(2023年12月14日摄)周华摄 / 本刊
创新为上:传统产业加速现代化
糖料蔗生产成本偏高,一直是制约我国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广西瞄准糖料蔗生产环节要效益,推进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双高”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加快智慧糖业建设等,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
在隆安洋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糖料蔗种植基地,随着各式农机如“铁牛”一般来回穿梭作业,土地平整、甘蔗下种、培土覆膜等步骤一气呵成,田垄平行笔直、间隔均匀。
公司总经理刘志刚说,通过土壤改良、宜机化改造、合理施肥、北斗定位开行等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基地已实现一人管理3000亩以上蔗地,人工管理成本下降80%。在这一模式带动下,公司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0亩发展到今年的16万亩。
近年来,广西加快推动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在“耕”环节,采用机械深松浅翻、深耕深松技术,提高糖料蔗保水耐旱和抗倒伏能力;在“管”环节,引入无人机进行植保飞防,实现水肥药一体化,促进田间管理节本增效;在“收”环节,同步推广糖料蔗联合机收和分步式机收模式,降低糖料蔗收获成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科技推广部部长黄严介绍,广西实行糖料蔗生产机械化购机和作业补贴政策,推进高效机收示范基地建设。截至2023年底,广西糖料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88%。“接下来,我们将以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为目标,持续推进糖料蔗机收机具研发、推广、应用,争取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黄严说。
蔗种是糖业的“芯片”,关系着“糖罐子”能否端得稳、端得牢。广西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糖料蔗新品种研发攻关,培育出一批高产高糖、抗旱抗倒伏、适宜机收作业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改变了进口种子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多个“桂字号”品种从广西走向祖国各地,扎根广袤田野。
在国家支持下,广西大力推进糖料蔗生产良种化,2020年至2022年共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1063万亩,2023年推广面积达352万亩。
当前,全球农业生物技术迭代升级,生物育种竞争加剧。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在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蔗生物育种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的“赛道”上加速前进。
“育成一个甘蔗新品种要10年以上,我们将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应用于品种改良,在源头处进行科技攻关,加快育种进程。”该实验室主任张积森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甘蔗属核心材料全基因组图谱,解析甘蔗基因组特征,推动甘蔗基础研究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我国糖料蔗自育新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在95%以上。”国家糖料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刘晓雪说,糖业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4000万糖农的切身利益,是稳边富民的重要抓手,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为推动种植模式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广西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糖业领域的应用,为糖料蔗生产经营补充新“养分”。
由数字广西集团承建的广西糖业大数据云平台,于2021年投入运营,2022年在来宾市试点运行。目前,首批官方服务站挂牌运营,利用“糖业云”线上平台资源,为蔗农提供农资、农机、农技、劳务等产品和服务,助力解决糖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糖业科技工贸处负责人介绍,在“糖业云”框架下,广西围绕糖料蔗生产经营环节的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推进“蔗田一张图”建设,强化糖料蔗订单农业数字化管理、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动态监测,以及糖料蔗购销市场秩序管理等,推动信息共享和管理协同,提高政府对糖业发展的预测、监管和调控能力,促进广西糖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工作人员在广西来宾小平阳湘桂制糖有限公司将白糖装车(2023年12月12日摄)周华摄 / 本刊
改革为要:保障行业行稳致远
一根甘蔗,一头连着蔗农,一头连着制糖企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文纲说,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改革为要,保持发展的连续性,持续推动糖业企业战略重组,创新企业与蔗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为扭转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广西持续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产能整合,提升糖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2018年,广西湘桂糖业集团与广西永鑫华糖集团完成战略重组,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成为广西永鑫华糖集团的控股股东,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产能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
“经过一系列战略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目前集团日榨蔗能力提升至8万多吨,年榨蔗总量达580多万吨,年机制糖生产能力增长至80多万吨。”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劳建铭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投入资金用于技改项目,推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糖产业协调处处长雷承宝介绍,广西糖业集团数量已从“十三五”时期的17家优化至目前的10家,形成年制糖能力超百万吨的制糖企业集团6家。通过自主淘汰、合并整合、转产转型等方式,推动制糖加工能力整合,制糖工厂数量从“十三五”时期的104间优化至79间。
“广西近五成糖厂已装备自动包装码垛、自动卸蔗平台,自动化连续煮糖、自动分蜜机和DCS自动控制系统等应用不断增多,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雷承宝说。
由于糖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企业增效和蔗农增收,是广西推动糖业产业做强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们与本地糖企签订了农业订单,2023/2024年榨季不仅能获得540元/吨的保底价,预计还将获得糖价上涨的联动收益。”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才库告诉记者,广西实施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糖价联动”机制,当榨季白砂糖平均销售价格高于联动糖价时,根据二者价差和挂钩联动系数进行联动二次结算。
比如,2023/2024年榨季,广西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为540元/吨,对应联动糖价为6300元/吨,联动系数为6%。如果本榨季白砂糖平均销售价格为6700元/吨,二次结算后的糖料蔗收购价就能达到564元/吨,蔗农每吨将多收入24元。
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糖料蔗购销市场改革,全面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建立县乡村三级调处机制,引导制糖企业加大对蔗农的扶持力度,推动制糖企业和种植主体之间建立起利益联结、效益导向的新型农企关系。
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韦善国说,规范化订单明确农企双方在糖料蔗生产中的责任,企业按合同扶持、收购糖料蔗并及时兑付蔗款,既保障蔗农稳定增收,也稳定企业生产原料,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糖料蔗收购价等方面投入。
“集团覆盖的糖料蔗种植面积达280万亩,涉及22万户约100万名蔗农。”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焦念民说,集团出资修建蔗区道路及水利设施,对蔗农提供种苗、农资等扶持补贴和技术服务,每个榨季支付约66亿元蔗款,对蔗农种植糖料蔗的扶持款物总计近10亿元,其中补贴资金和农资、种苗等近1亿元。
在当地政府和糖企的扶持下,余才库所在的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现有上千亩种植基地和农机50多台套,为周边300多户农户1万多亩糖料蔗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工作人员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双诚牧业有限公司粉碎甘蔗尾叶,准备制作牛饲料(2023年12月13日摄)周华摄 / 本刊
产业为先:上下游“全链开花”
田成方、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走进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处处呈现出现代农业生产新景象。
以前,这里是各家各户的零散地块,经过“小块并大块”整合,小蔗田变成了大蔗海,解决了以往种植规模“小零散”、管护技术不统一、经济收益不均衡等问题。
“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以糖料蔗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园、蔗糖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国示范基地,糖料蔗种植面积达20万亩。”来宾市糖业发展局局长李晨介绍,其中,面积达1.3万亩的黄安片区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创新种植技术、应用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合作社“一条龙”服务等,有效实现了糖料蔗生产提质降本增效。
牢牢守住糖料蔗生产这一基本盘,广西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糖业全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工作人员在广西来宾小平阳镇一家饲料厂将甘蔗叶为主要原料的饲料装袋(2023年12月12日摄)周华摄 / 本刊
蔗渣用于制浆造纸、蔗叶制成高品质饲料、滤泥开发成有机肥、糖蜜深加工成酵母及其抽提物……在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除了生产机制糖外,公司还充分利用制糖产生的副产品,延伸出多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该公司党委书记林伟民说,公司不仅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当地蔗糖精深加工、环保餐具等产业集聚发展。
在做优做强传统蔗糖产业的基础上,广西加快培育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向生物基化工、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转化升级,促进加工链价值链“双链”提质。蔗糖精深加工取得新成效,液体糖、药用糖、注射用糖等深加工产品超过20个;副产品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达100%,环保餐具、酵母、生物肥等产品超过30个。
与此同时,广西鼓励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围绕制糖上下游产业及配套服务业精准招商,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吸引糖果、饮料、休闲食品等用糖企业来桂投资,进一步拓宽产业领域。
在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达利园、今麦郎、大咖食品等知名食品和饮料企业相继进驻。大咖国际食品(广西)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连锁茶饮品牌的原物料生产企业。记者在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芋圆、冷冻水果等多条智能生产线正全负荷运行。
“公司生产需要大量蔗糖,扶绥县作为产糖大县,能较好地满足我们的原料需求,目前公司年产能达25万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孔令熙说,自去年6月投产至今年1月,公司产值已达1.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用糖量达4万吨,产值达7亿元。
为推动糖业全产业链现代化转型,擦亮“糖”这一金字招牌,近年来,广西聚焦模式业态创新,加强糖业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期货金融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公司搭建的泛糖电商交易平台广泛应用,提升了食糖贸易流通效率,降低了食糖购销成本,并为国内食糖价格提供了权威参考。同时,与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打造的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创新了国内大宗商品期现交易联动模式。”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产业研究部部长刘芷妍说,聚焦食糖供应链流通关键环节,公司构建起智慧仓储和物流、产业金融、产业研究等服务平台,带动产业上下游企业提质增效和融通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表示,广西将千方百计稳住糖料蔗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和糖产业链优化升级,集中突破良种和机收两个环节,全面提升广西糖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助力保障国家食糖安全。(记者 段羡菊 王军伟 覃星星 陈一帆)
工作人员在广西来宾小平阳湘桂制糖有限公司煮糖车间查看(2023年12月12日摄)周华摄 / 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