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书写绿色画卷-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6/05 21:09:57
来源:新华社

微视频|书写绿色画卷

字体:

  乌梁素海,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享有“塞外明珠”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由于对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涌入乌梁素海,这颗“明珠”一度被百姓失望地唤作“污水盆”。

  经过综合治理,乌梁素海的水清了,曾经因水质恶化而离开的鸿雁回来了,“塞外明珠”重现光彩。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长江沿线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生态方面付出了代价。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

  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补齐……

  经过治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频发、生态系统失衡等。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向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大力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总策划:刘健

  策划:李拯宇

  出品:孙志平

  监制:米立公

  统筹:李薇 祁星 吕馨慧

  编导:冯国芮

  记者:达日罕 叶紫嫣 彭菁 曲澜娟 岳文婷 李雨泽 卢书剑

  报道员:石磊 王云 赵靖 王铁 陈航宇 闫晨昊 贺显然 王海若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