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走进克孜尔石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7/19 14:50: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视点|走进克孜尔石窟

字体: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该石窟在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克孜尔石窟的风采,了解它的故事。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目前已发现的洞窟有349个,呈东西向错落分布在山崖之上,遗存约4000平方米壁画和部分彩绘塑像、多处窟前建筑构件遗迹。

  研究者认为,克孜尔石窟在壁画题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中时期的壁画,内容上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教故事为主。晚期的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题材。

  克孜尔石窟壁画内容丰富,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等佛教内容的壁画,还有大量民间习俗画。

  克孜尔千佛洞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员阿娜尔古丽家住拜城县克孜尔乡,这个乡就是克孜尔石窟的所在地。

  2017年,阿娜尔古丽来到克孜尔石窟,成为一名讲解员。在向游客讲解克孜尔石窟的过程中,阿娜尔古丽深切感到,这项工作为她打通了连接历史的“时空隧道”,让她得以了解更多的当地历史。

  伴随着一位位国内外游客惊叹的目光,克孜尔石窟以千年计算的时间线仍在不断延展。阿娜尔古丽和同事们也依然在一个个石窟中穿梭,把千年前的历史介绍给每一位来客。

  令阿娜尔古丽和同事们感到最心疼的当是克孜尔石窟壁画被盗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对龟兹石窟进行了大规模割取壁画的行动,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就是克孜尔石窟。

  研究者根据切割痕迹估算,当时将近500多平米的壁画被国外探险家劫掠走。

  历经千年风雨和灾难,克孜尔千佛洞的残存壁画依然让人为之赞叹连连,随着岁月的流逝,克孜尔千佛洞的保护也面临不少挑战。

  克孜尔石窟所在崖体是砂岩和泥岩的混合结构,质地较为松散,古人开凿石窟后,先在石窟壁上涂草泥层,然后再绘画。历经1700多年,受气候变化、洪水地震等影响,崖体坍塌、壁画空鼓、起甲、酥碱等“病害”都对克孜尔石窟造成了损害。

  从1998年开始,赵莉和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研究人员多次赴国外进行海外收藏情况调查,收集高清照片并在石窟内进行考证、比对、复原。

  与此同时,为了让克孜尔千佛洞现存的精美的壁画得以长存,文保部门正在使用现代技术,对石窟进行数字化保护。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统筹:王健

  编导:刘瑞娟

  记者:杨皓、毛咏、宿传义、张玉栋

  配音:郭清皓(实习)

  片头制作: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