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串联起希望的乡村公路-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7/30 11:09:57
来源:新华网

记者手记:串联起希望的乡村公路

字体: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30日电 题:记者手记:串联起希望的乡村公路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叶昊鸣

  路,为出行提供便利,也串联起千家万户发展的愿望。

  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走访调研发现,一条条宽阔的乡村公路,如今已成为了一条条致富大道。

  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这里种植着密密麻麻的山葡萄,通过粗壮的根系从土壤中源源不断吸收养分,是当地畅销的特产之一。

  “酿造红酒讲究原料新鲜。现在,前一天晚上通知农户采摘山葡萄,第二天就可以送到厂里发酵、制酒。”当地的内蒙古弘坤蒙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依托当地便捷的C072、C230等村级道路,分散在马鞍山村各个地头的山葡萄可以在收获后第一时间被剪下、运往当地的酒厂,通过破果、发酵等过程,酿出符合标准的红酒。

  据了解,蒙野酒业目前已与马鞍山村共同成立合作社、签订山葡萄长期收购合同,马鞍山村种植户由此直接增加数千元收入。像山葡萄根系一样密布的农村道路,正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源源不断“输入养分”。

  同在喀喇沁旗的砬子沟村,曾经通向外界的大多是砂石道路,道路不畅导致运输受限。“本地特产硬果番茄只能靠小车往外运输,运量小、积压很多,每年都要‘瞎’掉一些。”砬子沟村党支部书记林海升回忆起以前的情景仍然感慨连连。

  如今,在升级为柏油路的县道陈砬线上,一趟趟大货车进出山沟,将硬果番茄拉向了山东、浙江等地,成为当地消费者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在接通了大广高速后,砬子沟村还因当地青山环抱、满目皆翠的优美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休闲旅游。通过旅游和硬果番茄种植,砬子沟村每年增加就业人数超过15人。

  “要想富,先修路”,这已成为期盼美好生活的乡村百姓的共识。除此之外,农村公路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功能。

  驱车行驶在贯穿科尔沁沙地的乌白公路,记者被车窗外的景观震撼:黄沙中,一个个草方格连成片,犹如铁甲,锁住流沙,让绿色在茫茫沙海中顽强生长。

  “在刚开春,沙地质感比较软的时候,拖拉机沿着公路拉来稻草包,我们在沙地用铁锨犁开横道,插上稻草……”牧民那木吉拉向记者描述着当初铺设草方格的场景。

  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西部边缘,全旗沙化土地占比近四成,约14万人生活在沙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当地人总结出“以路治沙”模式,通过乌白公路这样的穿沙路,治沙所需的物资和人员源源不断地汇聚,用稻草在公路两侧埋设草方格,在方格内部栽种柠条、樟子松等耐旱植物,以恢复沙地植被。目前,翁牛特旗已开通16条穿沙公路。

  横穿科尔沁沙地的乌白公路。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 摄

  我国广袤的大地上,万千农村道路纵横交错,服务亿万农民、助力国家战略。而一条条路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这里道路笔直整洁,仿佛一条条巨龙,连接着镇子与周围的路线。

  镇级“路长”张明旭告诉记者,他负责的道路总长超过190公里,需要保障经过梅林镇境内的1条县道、1条乡道和37条村道通畅。

  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各级路长共计67.6万人,有农村公路管理任务的县级行政单位已实现农村公路“路长制”全覆盖。正是这些“路长”的默默付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工作得以责任到人、执行有序。

  提起“超级工程”,人们会想到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等城市中的“大块头”。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文剑表示,46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大网,服务6亿中国农民,打破区域隔绝、破除地理屏障,连接起日新月异的城市和生机勃勃的乡村,也堪称“超级工程”。

  因路而行,因路而兴。以内蒙古分布广泛的乡村公路为缩影,46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越铺越密、越建越好,持续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