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8月14日电 题:福建长汀:“火焰山”到“花果山”的蜕变之路
新华社记者黄韬铭、秦宏
湖泊星罗密布,黑天鹅在水面畅游;林间鸟语花香,果树繁茂……记者近日走进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看到这里漫山苍翠,郁郁葱葱。
长汀县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彼时,这里满山荒芜,红土裸露。阳光直射下,山头地表酷热难耐,被当地人称作“火焰山”。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
“以前山上又热又秃。鸡蛋要是掉地上,一会儿就能熟。”回忆过去,长汀县三洲镇党委书记汤钦洪笑着说。
这是1983年拍摄的福建省长汀县山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供图)
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具体分析、对症下药、综合治理是关键。
“当时的地力不足以支撑树木生长,所以我们探索了‘草灌先行’的模式。”福建省水利厅水土保持试验站副站长林敬兰告诉记者,专家团队根据现实情况沿山坡建成“梯田”,在水平沟上种植合适的植物,拦截地表水流,控制土壤湿度,对山地土壤进行改良。
数据显示,目前长汀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下降到30万亩左右,水土保持率超93%,森林覆盖率接近80%。2021年,长汀县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曾经山光水浊的“火焰山”,成了生机勃勃的“花果山”。
此外,当地还采用“草牧沼果循环种养”等治理方式,既种生态林,又造经济林,建设杨梅、脐橙、柚子等特色产业基地,引导农民科学发展林下经济,使得荒山渐渐披绿。
这是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为 摄
坚持社会参与,也是治理的重要方式。
“我们注重吸纳企业资源,鼓励企业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表示,近年来,有70多家企业参与承包,吸引近6亿元社会资金参与治理。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长汀县三洲镇的丰盈农场内,大片果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农场负责人沈树朝介绍,农场种植有杨梅、西瓜、橘子、橙子、柚子等,一年四季花果飘香。
2012年,沈树朝受当地政策吸引,在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区承包了3000多亩山地开展规模化种植经营。“刚来那会大多还是‘秃头山’,去年产果已经达400多万斤,利润有1000多万元。”沈树朝说。
丰盈农场的工人正在检查柚子挂果情况。新华社记者 秦宏 摄
借着山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汀县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廖炎士尝试发展林下兰花种植。看到10亩山林里种植的兰花长势喜人后,他迅速扩大种植规模,很快发展到300多亩。如今,廖炎士的兰花事业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300多户人家吃上了“生态饭”。
“好风景”也能换成“真金白银”。去年,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县成功签约。碳汇交易标的物所在地河田镇罗地河流域,当年的“秃头山”已是漫山苍翠景如画。去年以来,根据水土保持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增绿增汇等碳汇功能核算,当地已成功交易10万吨碳汇量。
山头上,农场内,果子挂满枝头。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长汀县对水土流失的成功治理,正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