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安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在哪?-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12 20:38:46
来源:新华网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安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在哪?

字体:

  新华社合肥9月12日电 题:安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在哪?

  新华社记者刘美子、周畅

  让工业遗迹从沉寂的城市记忆中“复活”,给多元文化业态以生长空间;打造主题鲜明的城市阅读空间,以书香涵养群众生活“幸福半径”;优化老旧闲置空间,让一批“小而美”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在田间地头“热”起来……在安徽省,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在刷新着城乡文化活力指数。

  从创新“空间+多业态”“空间+多维元素”“空间+多元主体”建设模式,到鼓励“分享式”“沉浸式”“场景式”服务,安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让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百姓身边的“最美空间”。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合柴1972文创园航拍图。(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坐落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区的合柴1972文创园,是一座脱胎于城市工业遗产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为盘活老合肥柴油机厂搬迁后的闲置地块,2019年起,合肥市通过原址保护、工业景观再生,对其进行改造更新,引入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创空间等新业态。“我们保留老建筑,深度挖掘工业遗迹中的文化印记,最大可能地赋予公共文化空间新价值,吸引市民和游客走进来。”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招商总监赵汝冰说。

  园中两处双曲联拱结构的穹顶建筑在国内并不多见,经维修保护后,一家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如今在此经营,馆中陈列有千余件徽州文物。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一边领略工业遗产风貌,一边感受光辉灿烂的徽州文化。

  从无人问津到人声鼎沸,“合柴”的重生打开了“空间+多维元素”的城市文化空间新维度。安徽还出台政策,鼓励公共文化场馆采取“空间+多业态”模式,对建筑、布局等进行创意改造,实现跨界融合发展;鼓励部分社会化运营服务项目探索“空间+多元主体”模式,政府和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

  图为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的芜湖书房·江湾书院。(芜湖市图书馆供图)

  在安徽省芜湖市,市民王光锡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位于弋江区十里江湾人民公园的芜湖书房·江湾书院。

  推门而入,入目的是巨幅的山水图、满柜的书籍和风格各异的功能分区。“每天从家散步过来,看看景读读书。在我们这里,许多人把到书房读书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王光锡说。

  芜湖书房·江湾书院是芜湖公共阅读空间布局中的一隅。芜湖市图书馆馆长陈修正介绍,3年间,芜湖加快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突出空间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55个城市书房。

  自2022年起,“15分钟阅读圈”建设连续2年作为安徽省民生实事之一。“下一步我们会依托‘15分钟阅读圈’,科学合理设置公共文化空间。原则上,在城市里,服务人口5万人或服务半径2公里左右会布局一处,每个乡镇建设一处。”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李一兵说。

  图为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农民文化乐园。(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在乡村,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农民文化乐园自建成后,就成了村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濮塘农民文化乐园曾是一座老电影院,设施陈旧,利用率低。在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程中,安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对乡村公共文化场所、闲置学校等资源进行更新改造。

  当地通过空间重塑、功能再造等方式升级文化阵地,使其集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图书阅览室、文化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此外,也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拓展了服务功能和发展空间。

  “每天都能有四五十人来下棋、打球、练腰鼓,从冬到夏,月月活动都不同!”濮塘镇文化专管员吴琼说。

  “去年安徽共评出2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李一兵介绍,安徽省计划到2027年建成3000个公共文化空间,将从5个维度定期开展公共文化空间评估定级工作。今年1月至8月,共有600个公共文化空间通过评估定级。

  从“够不够”到“好不好”,从“建空间”到“优内容”,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催生了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整体均衡的空间布局,持续提升的运营能力,更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