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1 17:06:43
来源:新华网

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

字体:

  近年来,成都被赋予了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的时代使命,对这些改革经验和做法进行系统总结,对于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道路上持续开展制度创新的探索

  在构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实践中,成都市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和改革示范,在全国首创公园城市标准体系,创新构建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1+5+1”指标体系,发布全国首份公园城市调查报告。持续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建立四川省首个地方绿色金融标准,不断研发金融创新产品,发行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碳中和”双贴标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完成四川省首单CCER质押融资。加快城乡融合制度统筹,落实农村要素制度改革,全国首创成立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制度、农民“三权”实现机制和有偿退出机制,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创新,探索经营权直接抵押、“经营权+地上附作物”抵押和第三方全程参与市场化风险处置等模式。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引导“四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通过上述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改革示范,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制度支撑。

  在超大城市呈现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万千场景

  成都立足超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质和趋势性变化,改变“摊大饼”式扩张方式,以公园城市理念引领开展城市有机更新,以功能导向重塑城市空间格局,引导人口、资源、基础设施在城市合理流动和聚集;在城市建设中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特色街区创新改造丰富居民精神生活,以业态升级构筑消费新场景,为居民创造品质生活新体验。建立“整体改造,一次到位”的片区更新机制,建立“破院连片、以片带点、以点示范”的片区发动机制,打破老旧院落改造“有形的墙”和利益主体“无形的墙”,让群众真正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人翁”;不断加强城市韧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缓解内涝为重点的海绵城市建设,完善以工程性减灾为核心的震灾防御体系。加强现代化综合管廊建设,前瞻布局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框架体系,构建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通过上述举措,确保了城市建设与有效应对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为成都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发展营造安全韧性的发展环境,塑造出幸福宜居、安全有序、智慧便捷的生存空间。

 在民生领域谱写出人城共生共荣的和谐气象

  成都市在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设理念,聚焦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创新探索,把建设“未来公园社区”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细胞工程和筑基工程,着力创造城市高品质宜居安居生活;通过制定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指南,明确未来公园社区内涵特征,打造功能布局均衡、产业特色鲜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和市民生活共同体。以利民便民为导向,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鼓励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形成政府为主、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工程,发布民生项目机会清单等方式,加快补足公共服务领域短板。 

【纠错】 【责任编辑:刘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