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近20家媒体记者组成的“媒体医院行”采访调研团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以下简称“房山医院”),围绕医院近年来在“强化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引领医院中西医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进行调研采访。
调研座谈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介绍,近年来医院在“校地共建”模式下,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房山医院肾病科、心血管病科、肺病科、风湿科先后入选北京市赶超类“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内分泌科入选北京市第二批并超类“十四五”中医药重点专科。今年5月,医院肾病科、内分泌科还入选了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
肾病科负责人介绍,房山医院依托国家级重点专科肾病科成立了“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中心”,以慢性肾脏病中西医一体化诊疗为专科特色,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等优势病种方面,运用中药汤剂、膏方、丸散剂结合中医非药物治法,多靶点治疗,形成了“未病先防、明确诊断、中西汇通、标本兼顾”为核心的预防、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诊疗管理模式。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房山分中心
房山医院于2021年引进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房山分中心(MMC)。负责人介绍,中心将中医的“医针药结合”融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的慢病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了中西医结合MMC“一站式”全程管理模式,并在标准化的智能管理基础上,融合中医四诊仪初步建立了中西并重的MMC管理模式。
作为三甲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房山医院在努力开拓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医现代化、数字化等创新领域的同时也注重保持“中医本色”。
据了解,房山医院拥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韩臣子,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郭书文,北京市名中医张红等国家级及市级知名中医专家,还传承了全国名中医张炳厚、河南邵氏针灸流派等多位名医大家,建成多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工作站等的特色传承格局。并重点优化了中药治疗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临床路径77种,优化了治疗方案83种、中医治疗技术66种。陆续设立了中医特色门诊如毛发门诊、护理门诊、痛风门诊、面瘫门诊等37个。
在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孙鲁英介绍,房山医院创新性地建立了“四级联动”的中医传承“房山模式”,不仅能够选送青年医师到美国梅奥诊所临床流行病学中心进行研修,还能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基层小名医、基层技术人员、农村中医药保健人员、西医类别人员,开展逐层递进式人才培养
调研活动上,医院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红色流动医院”项目。2009年,医院投资百余万元改装了两辆大客车,一辆作为检查车,内配常规化验、彩超、心电图等功能检查,另一辆作为药房车,配备了300多种中药饮片和250多种中成药,以满足山区群众用药需求。并从各科室抽调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专家30余名定期轮换巡诊,把中医专家巡回医疗队升级成了“红色流动医院”。历经17年的发展,“红色流动医院”已经涵盖了中医药基层诊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人才培养以及拓展服务等综合职能。
未来,房山医院将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房山,辐射京、冀、安、晋,在新形势、新医改、新需求的驱动下,拓展服务方式,全力建设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研究型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