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起“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网络教育为补充、心理教育为支撑”的全环境育人新格局,培育叫响“以德润心 阳光成长”“心灵绿洲”等特色品牌,奏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乐章。
创新推动五育融合,激活学校德育“强引擎”。荣成市突出德育引领地位,实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育人工程。德智相融共育。挖掘9大文化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开发示范课60多节,打造“科科融德育,课课讲德育”学科德育新模式。体育增强素养。开展“身体素养提升行动”,开发花样跳绳、轮滑等16项特色课程,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9.38%。美育陶冶情操。在中小学每周增设1节艺术课、1节鉴赏课,推动音乐、美术课程常态化,提高学生个人艺术修养。劳育突出实践。推进“金色农耕、蓝色海洋、绿色果业”3大类24项课程,指导学校开辟养殖园、蔬菜园等160多处,推动劳动教育由“观光体验式”向“实践锻炼式”转化。
扎实推进机制创新,夯实家庭德育“主阵地”。荣成市创新家校协同发力模式,发挥“1+1>2”叠加效应,构建文明和睦的家校共育环境。书香浸润倡文明。开展家校阅读体验活动600余场次,开放中小学、社区图书馆及城市书房200多处,带动学生、家长共同提升文化素养,涵养家庭美德。家校沟通促成长。设立“家校沟通日”,征集建议2300余条,搭建起家校良性联动机制。
深入开展主题行动,画好社会德育“同心圆”。荣成市吸引社会资源参与,推动德育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开展爱国宣讲“千人千语行动”。培植“解语花”等35支文明实践专家型宣讲团队,采取“群众点单、学校下单、团队接单、互动评单”模式,开展红色宣讲活动600余场次。开展捐资助学“圆梦行动”。针对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启动“点亮星星”等20多个公益帮扶项目,救助残疾、困难学生等2800余人。开展课后服务“护苗行动”。
积极唱响和谐旋律,打造网络德育“馨环境”。荣成市突出正向引导激励,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守护网上精神家园。网络红色教育平台。开设“红色印迹直播间”,选拔50名“网红小主播”定期录制视频,每周组织学生收看,培育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两大网络宣传阵地。利用市级媒体“文明小喇叭”和学校公众号“德育成果展馆”两个专栏,发布展示网上德育成果,提高师生网络素养。三支网络教育队伍。组建网络德育专业团队,发挥网信、公检法等部门力量,开展培训活动200余场次;组建学生践行团队,创作接地气的网络作品,引导其成为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创造者。
强化服务体系支持,激活心理德育“新动能”。荣成市构筑“全域、全员、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完善心育健康帮扶机制。健全心理咨询、学习培训等“多位一体”服务体系,选聘120名心理骨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服务学生7万人次。完善心理健康监控机制。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检测工作,对筛查出的1312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实行专职心理教师“一对一”专业帮扶,实现动态跟踪、全程辅导。完善志愿服务帮携机制。以“以德润心 阳光成长”品牌项目为引领,组织“心灵绿洲”心理健康团队开展“倾听心灵的呼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次。(王慧敏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