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悦听】她的世俗与高贵:走进张爱玲的传奇一生-新华网

【新华悦听】她的世俗与高贵:走进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2025-03-26 10:11: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悦听,值得一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品读人范晶。

(一)引子

  有一位作家,她的作品被称作“纸上电影”,极具画面感和美感——就比如现在垫乐的《红玫瑰》,能让我们想起“朱砂痣和蚊子血”的比喻;写逃走的喜悦,她说“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写人会穿搭,她就用“押韵”,写岁月催人老,就用“磨损了”“钝了”;写复杂的内心,她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在平铺直叙里,藏着各种无法言说的情绪,能够写出这样精妙文字的一个女人,也把自己的一生活出了传奇。她就是张爱玲。让我们随着这本《她的世俗与高贵:张爱玲传》一同走进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二)童年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了。她出身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晚清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女儿。这样的家庭本应是富贵安稳的象征,但张爱玲的成长之路满是坎坷。

  小时候,她的家庭氛围复杂压抑。父亲张志沂是典型的封建遗少,沾了一身旧时代的坏习气;母亲黄逸梵思想新潮,一心追求自由。张爱玲既渴望母爱,又得在父亲的阴影下小心翼翼地生活。母亲远渡重洋去欧洲求学时,张爱玲想妈妈,写下了饱含思念的文章,可母亲回来后,家庭矛盾愈发激烈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张爱玲早早地养成敏感、细腻的性格,这也为她日后的小说创作奠定基调。她很小就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就在校刊发表作品。比如她早期写的《不幸的她》,虽然还带着些稚嫩,但已经能看出对人物情感和命运的细腻描绘,预示了一个文学天才即将崛起。

(三)青春·在香港

  1939年,张爱玲考入香港大学,本以为能迎来崭新生活,却又遭遇香港沦陷。战争的残酷让她目睹了人性的种种,这些经历都被她写进作品里。这一时期她的文字带有独特的时代沧桑感,《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在这之后创作的。故事里,女学生葛薇龙为了留在香港,一步步陷入姑妈梁太太设下的“温柔陷阱”,周旋于各种男人之间。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把葛薇龙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从这些文字中,能感受到张爱玲对人性、对时代的深刻洞察,繁华背后藏着无尽的苍凉。

(四)黄金时代

  回到上海后,张爱玲迎来创作的黄金时期。1943-45年间,她发表了《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多部经典作品。

  《金锁记》的女主曹七巧被封建家族和金钱束缚一生。她的爱情被碾碎,性格被心中的恨与怨扭曲,把痛苦化为对子女的折磨。张爱玲把曹七巧的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揭露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她是这样写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厚重和命运的无奈。

  《倾城之恋》是另一种风格,白流苏和范柳原在乱世中相互试探、相互吸引。香港的沦陷成就了他们的爱情,可这爱情背后又藏着多少的算计和无奈呢。“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张爱玲细腻地描绘出两人复杂的情感纠葛,展现出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坚韧,这种对爱情、对时代的复杂诠释,正是她文字的魅力所在。

(五)独居与晚年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的生活和创作都发生着变化。因为和胡兰成的婚姻,包括胡兰成个人身份等因素,她受到了一些争议,创作也进入相对低谷期。

  后来,张爱玲选择远渡重洋去美国,异国他乡的日子孤独又艰难。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创作,写出《秧歌》《赤地之恋》等作品。这些作品和她早期风格不同,更多反映了她在美国的生活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晚年的张爱玲深居简出,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她不断搬家,躲避着外界的纷扰。但她对文学的热爱从未消退,一如既往地整理旧作、撰写新的作品,直至1995年离世。

(六)尾声

  合上这本传记,我忽然觉得张爱玲离我特别地近。她不再是神坛上的文学符号,而是一个在动荡时代里拼命抓住生活的人——她小时候踮脚盼着妈妈回家,年轻时在战火中携着稿纸逃难,中年时在异国他乡的深夜改稿,晚年要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公寓。她写爱情里的算计,写亲情里的裂痕,写袍子上的虱子,其实是在写我们每个人都懂的无奈:人终究要在世俗里摸爬滚打,但心里总得留一块高贵的地方。

  她的一生都在和孤独交手,却把这份孤独酿成了文字里的光。今天我们重读她写葛薇龙的“困在屏风上的白鸟”,写曹七巧“被金锁压弯的脊梁”,依然会心头一颤,原来那些苍凉的故事里藏着她对自己、对世界的温柔共情。

  如果你也曾为生活妥协过,为爱情困惑过,为家人心痛过,或许能在张爱玲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倒影。也愿我们都能像她那样,在认清生活本来面貌之后依然有书写和表达的勇气。感谢您收听今天的《新华悦听》,我是范晶,我们下回再见!

《她的世俗与高贵:张爱玲传》

范雅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张爱玲的文学传记。分为六章,谨循“追本溯源,草蛇灰线”的线索,从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求学生涯、涉足文坛及情感经历几个方面,结合张爱玲生前的日记、书信、文学作品等,严谨地事实描述与分析,对涉及具体经历的张爱玲作品的回顾与品评,不失诗意地分析了张爱玲的一世因缘,对张爱玲的人生做了全面深入的发掘,细致入微地讲述张爱玲情感与文学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