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今天我们关注的主角,是他们——器官捐献者。
1
视频中,一场遗体告别式正在苏州大学医学院举行,逝者亲属和医学院学生赶来送别67岁的吴永佳。
吴永佳是一名退休工人,18年前,他因肝硬化受捐肝脏,康复后一直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回报社会。今年4月确诊肺癌后,他决定捐献遗体。9月8日,他离世后,家属根据遗愿,捐献他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眼角膜将至少让2名患者重见光明。
这是一份来自逝者生命尽头的最后馈赠,“他本身也是医学的受益者,现在捐献遗体也是一个回馈”。
这是一场对生命的致敬与接力。当生命面临无法挽回的逝去时,器官捐献,为生命按下了“重启键”,让生命的旋律得以延续。
2
图为纪录片《人间世》第三集《团圆》视频截图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
对于器官衰竭病人而言,移植就是希望,器官就是生命。据介绍,1个人可以捐出的器官,可能让9个人重生。器官捐献,让许多濒临破碎的家庭看到希望,也让逝者的生命和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湖北宜昌一位青年因车祸不幸离世,家人含泪代他签署协议,捐出所有能用的器官。这一大爱决定,为5名垂危的病患带来重生的希望。
9月7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进行了一台特殊的肾脏移植手术。一名4个月大的女婴,因脑死亡意外去世,她的肾脏救活了一名已经等候移植一年多的15岁男孩。
9月12日上午,一场“生命接力”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13岁的广州女孩崔紫昀,用自己的心、肝、肾、眼角膜,为7名病童带去了希望,其中有5名是属于生命垂危的状态。
……
点滴之水,汇聚成海。关于器官捐献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5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329万,实现捐献超过3.39万例,捐献器官超过10万个。
他们用“我愿意”温暖了世界,他们高尚的捐献行为令人敬仰,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句点”,而是生命的另一个“起点”。
3
器官捐献是一项挽救生命、传递大爱的高尚事业,但其中也牵涉到复杂的法律、道德及社会伦理问题,更是检验一个国家文明与法治程度的标尺。
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现行政策,在器官捐献流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双盲原则”,即捐献者和接受者互不知晓信息,这既是对双方的保护,更是为了杜绝器官买卖行为。
近年来,为了推动器官捐赠依法依规开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不仅器官捐献数量获得快速增长,器官移植技术和质量也逐步提升。
2020年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医生卢雄豪(左)运送来自山东的供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疫情期间该航班取消,移植团队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取得联系告知这一情况后,该公司紧急启动绿色通道,重新开通此航班。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取得这样的进展,离不开器官转运的配合。众所周知,移植器官均有可耐受最大缺血时间,这是一场与生命的赛跑。为缩短人体捐献器官转运时间,《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印发,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建立3年后,就有数以千计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得到救治机会。
随着工作体系日益完善,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也正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目前,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已位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2位。
4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一个婴儿啼哭不止,许多人过来抱他,他都没有停止哭泣,直至靠到一个陌生人胸前,听到他的心跳,他才露出笑容——原来,他因意外过世的妈妈把心脏移植给了这个陌生人。
器官也许不会带着记忆,但它总是会有前一个生命的印记。当生命没办法延长时,让爱延续,或许也是一种重生。
这是来自山西的王女士练瑜伽时拍的照片,极佳的身体柔韧度,让人很难想到她已经年过50,更难想到她在四年前曾接受过肝移植手术。
“没事,让我站着说!”面对记者,68岁的侯大爷执意站着聊聊天儿。年近古稀的他依然声音洪亮,扛着八公斤哑铃做锻炼,一口气走十公里不费劲。让人很难想到,此时距离他做完肺移植手术仅有一年时间,距离他拔掉体外膜肺氧合(ECMO),还不足一个月时间。
……
从获赠者身上,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热情和蓬勃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新生的力量。
他们将带着捐献者生的愿望,精彩地活下去。
监 制:朱永磊 安传香
策 划:李洁琼
文 案、视频制作:冯文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