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今天我们关注的主角,是历史与文明的“拼图达人”——中国考古人。
1
“《逸礼·王度记》中记载: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用几匹马拉车还要看身份,这是真的吗?”
“挖出来看看就知道了呀!”
“嗯?”
“2002年在洛阳发现的‘天子驾六’车马坑,就印证了古文里的记载。”
寻根问祖,证经补史。中国考古人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图为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景 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100年前,在一个平平无奇的豫西村落之下,一种新的史前文化类型被发现,并以“仰韶”命名。而这也成为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
100年后的今天,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曾经的冷门学科正在“热”起来,每有重大发现即成网络热点,愈发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中国也从游离在国际考古学边缘,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2
从业者说:考古很苦,但很有意义。“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就是他们的日常。
中国第一代考古人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分赴多地,先后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等重要遗存。
殷墟第一次发掘,董作宾(右)参与测量绘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提供)
之后经过几代考古人栉风沐雨、青灯黄卷,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得到实证,也向世界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拼图达人”。
我们也从这些“拼图”中获取了很多关于历史关于文明的信息:
50万年前,北京猿人就发明了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
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
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
……
3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考古人:来时,他们无惧路上风雨,年少梦痴狂;归时,几度秋凉,鬓角如霜。
如今年轻一代的考古人,怕是要颠覆人们传统的认知:考古“后浪”们可“时髦”着呢!
“吃不了苦,考不了古,风里雨里伴着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抽丝剥茧来揭秘”“你你你你要考古吗”……近日,一首rap歌曲《听说有个叫“考古队”的人》走红网络,作者和演唱者是一群95后年轻考古队员。他们把考古日常写进歌词唱了出来,魔性十足向网友喊话:什么笔记吹灯,不要给我挖坑,考古不是拍剧,快快扔掉你的黑驴蹄,加入我们队的family,靠谱神器是手铲毛刷全站仪……据说,这群年轻的考古人在发掘现场,如果下雨便会聚在一起K歌。
歌曲《听说有个叫“考古队”的人》视频截图
这几年每有重大考古发现,我们从各种报道中都能看到年轻考古人的身影。
今年4月初的广汉三星堆发掘现场,参与遗址祭祀区发掘以及文物保护两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约200人,其中有150多人都是90后。不仅年轻人多,学霸也多,200余人中博士和硕士有160多人,占比达到了80%。
图为年轻一代考古工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
1990年出生的马永超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毕业的博士,今年1月才到四川大学工作,不久到了三星堆支援。“来到这里之后发现熟人很多啊,不少都是在北大读书时认识的师兄师弟。”
徐斐宏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博士后,现在在上海大学当老师。带着平均年龄仅25岁的上大团队,在三星堆连续“挖土”两个多月。
刘槃是已经保研成功的四川大学考古系学生,这位今年只有22岁的年轻姑娘说,“我热爱考古,还有一颗喜欢动漫的心。”她在小伙伴们防护服上的个性涂鸦随着央视直播火遍了全国。
……
这届年轻的考古人,总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活泼跳脱,生气勃勃。一边和最古老的文物打交道,一边拥有着最新最潮的兴趣爱好。
让考古“火”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这届年轻的考古人功不可没。
4
王迅教授曾在饭店用剩鸡骨摆出人骨架。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10月6日,新中国第一位考古学博士王迅去世,享年72岁。
不少人认识这位著名考古学家是在六七年前。王教授在饭店用剩鸡骨摆出人骨架的视频被传到了网上,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太萌了”。
“我是搞考古的嘛,这跟专业有关系。哪个地方该多长,哪儿该摆哪个角度。就是鸡头比较麻烦,得把嘴掰下来才能像个人头。”在他看来,这个“创作才能”不过是发挥了专业优势。
将考古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也让考古融入现代生活。考古人真的一点都不“土”!
监 制:朱永磊 安传香
策 划:李洁琼
文 案:李 童
视频制作:冯文雅
审 校:翟子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