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绘就家国情怀最美底色-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2/06 10:47: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闹”元宵绘就家国情怀最美底色

字体: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过年的氛围要待到元宵节的一场热闹,方可画上一个如天上圆月般圆满的句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带着春的欢乐、春的韵味,向我们扑面而来,又伴随我们开始节后紧张的工作。在元宵节感受美好、送出祝愿,愿你我跟随春天的脚步出发,在新的征程上,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向着新的目标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2月5日是癸卯兔年元宵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人们尽情感受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材料,邀请孩子们参与元宵灯笼DIY制作,北京世园公园举办花会游园活动,为游客带来舞龙、舞狮、旱船等精彩演出;在广州,人们乘船游览珠江,参与趣味游戏、祈福许愿活动;在江苏阜宁,“打春牛 贺新春 闹元宵”非遗活动热闹上演;在贵州丹寨,移民搬迁群众身着苗族盛装,欢聚一堂喜迎佳节。

  正月十五佳节到,多彩民俗迎元宵。“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人们品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看舞龙,元宵之夜,神州大地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人们把正月称为元月,又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节”。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节世代传承,因为它是美好的载体、幸福的寄托,因为它根植在民众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磁场。

  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元宵节镌刻于中华儿女的记忆中,同时蕴含着情感眷恋和文化认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既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见证,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我国地域辽阔,天南地北的人们庆祝元宵节的方式不尽相同,古代人过元宵节少不了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不少地方还有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闹”元宵形式。千百年来,传统元宵佳节所涵养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息息相通——由于正月十五为“望”日,月亮正圆,因此元宵节成为团圆、美满的象征。

  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与家国、故土等情感因素密不可分,一碗象征团圆如意的汤圆,一盏饱含吉祥祝福的花灯,一场红火热闹的社火表演,一束闪耀夜空的绚丽烟花,都蕴藏着“团圆”的美好,寄托着人们期望国泰民安、阖家欢乐的美好愿景。可以说,元宵佳节就像一条纽带,联结着生活在广袤大地上的华夏儿女,不仅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借助各种载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滋养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在历史的长河中,国与家始终是难以分割的整体。“小家”与“大国”紧密相连,个体价值、家庭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也总是紧密相连。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上。节庆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皆诠释着国家发展带给人民群众的浓浓“获得感”。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草木萌发,春山可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显著成绩的当下,在今年这个元宵节之夜,这欢腾的节日氛围,这亲切的烟火气息,让我们尽享幸福的甘味,更让我们懂得家国情怀的浓郁香醇。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亿多家庭、14亿多人民就能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过年的氛围要待到元宵节的一场热闹,方可画上一个如天上圆月般圆满的句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带着春的欢乐、春的韵味,向我们扑面而来,又伴随我们开始节后紧张的工作。在元宵节,感受美好、送出祝愿,愿你我跟随春天的脚步出发,在新的征程上,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向着新的目标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纠错】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