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对“鬼秤”要多一点“锱铢必较”-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4/19 13:50: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评:对“鬼秤”要多一点“锱铢必较”

字体:

  新华网记者 马若虎

  现实生活中,想必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缺斤少两”现象:比如买几个苹果,回家一称发现重量变少了,有时候甚至能少好几斤。

  在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中,作案工具被称为“鬼秤”——一种被无良商家做过手脚、称重显示大于商品实际重量且可以随意调节的电子秤。近期,新华社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鬼秤”频现市场,还形成了一条改装、销售的地下产业链。

一块500克的砝码,在“鬼秤”上称出500克、575克、650克三个重量。新华社记者柴婷摄

  据报道,“鬼秤”往往是改装者用正规秤改装后再销售。被动了手脚的秤,使用特定密码便可开启作弊模式,按几个键就能一秒钟恢复到标准秤模式。

  “鬼秤”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几年,时常有媒体调查、网友反映,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执法行动,但“鬼秤”仍然不时出现。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乱象,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彻查非法改装生意。同时作为消费者,也要多一点警惕,多一点“锱铢必较”。

  面对缺斤少两、金额不大的情况,有的消费者常常抱着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的态度。有的消费者即使去找商家理论,对方也往往以“误差在所难免”等理由搪塞过去,想维权,又觉得划不来,“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消费者对“鬼秤”不斤斤计较,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损失不大,但对于整个消费群体和市场环境而言,带来的却是恶性循环。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见钱眼开,铤而走险赚取黑心钱,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信誉和秩序。

  违法行为、不正之风不能被惯着。让“鬼秤”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方能让消费市场的公平正义惠及每一个人。

【纠错】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