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时代重拾阅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24 08:48:24
来源:南方日报

在快节奏时代重拾阅读

字体:

  你会因为刷短视频而产生“负罪感”吗?

  世界读书日当天,“每次刷完短视频都会批评自己”的话题冲上热搜。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10.12亿,人均每天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短视频5分钟,人间一小时。”不少信息碎片化、叙事浅层化的短视频,精准击中了不同群体的“爽点”,俨然不遑多让的“时间杀手”,连部分文字工作者也不例外。一句“怎么又刷了一小时”,堪称“人间真实”。

  “越刷越空虚”“没什么获得感,感觉浪费了不少时间”……网友们深有同感。但问题是,道理大家都懂,一旦回归实践,“世界的参差”就出来了。有人调侃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别人家的孩子”反思后就会去翻书,而自己只会一边反躬自问、一边欲罢不能。

  平心而论,短视频并非“洪水猛兽”。或是充当“解压阀”,或是补偿文化体力,即便是一些浅层的感官刺激,也有其情绪价值——阳春白雪固然高雅,下里巴人同样“存在即合理”,短视频中有部分高质量内容,书堆里也有滥竽充数者。问题在于,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哲学家叔本华总结得很精辟:“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性中的微妙就在这里,低成本的“一时爽”,来得快去得也快,要获取长久的快乐,有时恰恰需要逆着性子来。打破“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反复摇摆,归根结底,还得摆脱过度的外在依赖,在自律中走向自由——比起“想刷就刷”的惬意,“想不刷就不刷”似乎离真正的自由更近。这并非两种媒介形式的斗争,更像是理性和惰性的角力。

  学会“延迟满足”,是重要的一步。在这件事上,阅读常常被“委以重任”。一方面,文字的构筑更具系统性,更有利于展现思维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感受阅读的乐趣、沉静的力量,也需要一个过程。看见广阔天地、映射无限可能、抵达未知的“诗和远方”……正因这些嵌于内心深处的寄望,我们才如此渴望对抗空虚、丰盈自己的灵魂。事实上,在算法机制被广泛应用的今天,一个人刷到什么内容,常常和其“数据喂养”相关,适当“反向驯化”,不失为另一种“熔断机制”。进而言之,如何支配时间本是个人权利,他人不便置喙,但平衡好深度思考和碎片化娱乐、“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关系,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波兰诗人米沃什的章句,正是关乎阅读的一个经典注解——短视频或许看上去很“香”,但是还有书籍,还有那一缕令人沉醉的墨香。(钟 颐)

【纠错】 【责任编辑: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