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题:要比“无上限服务”,而不是“无下限流量”
新华网记者 邱小敏 顾彦
近期,直播电商行业某些头部主播的纷争一度成为舆论热点。从“拉踩引战”到直播卖惨,貌似流量有了,但网友要看的真是这样的流量吗?这样的商业逻辑能代表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模式吗?
这些行业乱象引发了更多人对直播电商的审视和反思。
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规模扩张的速度迅疾。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增长至8.16亿人,同比上涨8.66%。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对于带动消费、促进创业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消费场景和业态,电商主播和粉丝之间的连接、互动、信任,比传统货架电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得多。电商主播想要维系粉丝粘性、保持长尾流量、巩固市场地位,比拼的应该是产品、是服务。服务没有上限,在这上面无论下多大功夫都不为过。那种一味博出位、博流量,靠拉低下限来进行恶性竞争,只能留下一地鸡毛。
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曾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坚决制止“流量向恶”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直播电商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需要相关各方共建清朗的行业环境,尤其是头部主播,更应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引导“流量向善”。回归商业本质,在货品质量、服务上下功夫,才能让“流量”变“留量”,做长久的生意。
【纠错】 【责任编辑: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