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26 09:29:49
来源:新华网

马可·波罗赞叹的东方大港古泉州跻身“世界遗产”

字体:
  新华社福州7月25日电(记者李慧颖 邰晓安 张逸之)700多年前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惊叹的东方大港,25日成为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

  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文化遗产项目,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名录。

  这是泉州德济门遗址及周围城市景观(7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大会指出,该项目包括22处位于沿海和内陆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与空间,反映了10至14世纪泉州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关键因素,整个项目具备完整性和真实性。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有1300余年建城史。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刺桐(即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古迹遗址可细分为:市舶司遗址等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开元寺等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泉州府文庙等文化纪念地史迹,德化窑址等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

  这是位于泉州石狮市的六胜塔(7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古泉州以江口平原的城区为运行中枢,东南面的辽阔海域为对外门户,西北面的山区为产业基地,水陆运输网络连通其间,港口、城市与腹地联动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

  10到14世纪是海洋亚洲时期,发展出“首个世界(贸易)体系”。作为该体系的商贸中心,泉州与一百多个国家通商贸易。

  宋元泉州,不仅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也是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窗口。

  7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方代表团在线上观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审议过程。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各国商人、旅行家和传教者经由海上丝路来到泉州,他们的后裔今天依然生活于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在泉州与中华文化交融互鉴,成就了这座城市延续至今的多元、开放、包容之特质。

  “宋元泉州所承载的精神,与‘一带一路’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理念一脉相承,”海外交通史专家李国宏说,“古泉州留给世界的遗产表明,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空想,完全可以实现。”

【纠错】 【责任编辑:邢贺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