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公共文化服务迎来“共建新时代”-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4/28 09:27: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山东济南:公共文化服务迎来“共建新时代”

字体:

泉城文化驿站活动现场 济南市文化馆供图

  4月19日,山东省济南市文化馆的线上直播课堂,一场烘焙主题课程正在进行。家住魏家庄街道的居民任文静,早早打开手机等候,并拿出本子记录一些操作要点。“我们街道有泉城文化驿站的分馆,但最近受疫情影响不开放,线上课程也挺好。”任文静说,自己家距离济南市文化馆有段距离,过去不太方便。街道的泉城文化驿站试运行开放后,她每周去两趟,甜点制作课程已基本学完。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调研座谈、选拔推荐、实地考察,按照试运行、综合评议、社会公示等程序,济南市近期正式确定七色光艺术培训学校等28家社会组织入选2022年度首批泉城文化驿站名单,就此开启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共建新时代”。

  目标:延展社区公共服务空间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险峰介绍,为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社区教育服务效能,打造更多市民身边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创新思维,探索实践,由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成人教育协会具体承办,联合开展了新型融合、资源共享、互通互联、特色鲜明的泉城文化驿站共建行动。

  首批泉城文化驿站建设,立足延展群众身边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本着“政府主导、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提升效能”原则,引导社区周边艺术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该项目借助培训机构场地资源和专业师资优势,结合实际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文化活动空间。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要求,每家驿站开放时间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6个小时,至少保证有3个以上功能室免费对外开放,主动接受社区居民或社会文艺团体预约免费使用,并在门口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同时,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艺术培训机构有场地、有时间、有师资、有课程、分布广的优势,鼓励上述机构利用空闲时间将场地免费开放给群众使用。

  “延展空间,创新资源共享互联模式,是泉城文化驿站的特色。”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吴波表示,延展服务空间是社区型泉城文化驿站便民、利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形成了对原有公共文化空间的有效补充和创新拓展,有助于更好实现全社会文化资源的共享互联。

  重点:“微更新”升级活动形式

  “盒阅空间·魏家庄”驿站是首批泉城文化驿站之一。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驿站推出公共文化服务云课堂线上直播课。系列课程包括“向阳花”心理健康课、“自然植导员”自然科普课堂、“龙山陶院”非遗手工课等10余场线上课程。

  “盒阅空间·魏家庄”驿站负责人介绍,驿站充分运用资源优势,通过“建立话题”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旨在开启社区文化活动的新方式。“盒阅空间·魏家庄”由一个名为“盒子青年”的社会组织运行。记者了解到,“盒子青年”是以社群运营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创新组织,在青年双创群体及社区社群运营领域有较大影响力。

  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至关重要。为提升泉城文化驿站的内容吸引力,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馆等单位借助“微改造”“微更新”,力求打造“一站一品”特色品牌活动。

  “泉城文化驿站建设是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更多市民就近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措施。”济南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马迎春介绍,泉城文化驿站参考业内先进经验,定期组织相关公益课堂,免费为社区居民开展基础艺术普及培训辅导,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舞蹈、声乐、朗诵等才艺。同时,济南市文旅部门鼓励驿站积极打造“一站一品”特色品牌活动,如“每周剧场”“文艺沙龙”“每月艺课”等。活动设计注重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与社会交流、文化鉴赏与素质培训、文艺分享与体验互动相融合,包含礼仪、旅游、阅读等各类分享体验和鉴赏品评活动。

  未来:为基层培育专职文艺骨干

  槐荫区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刘毅然,对社会艺术机构参与泉城文化驿站建设的想法很认可。他表示,发挥社区型泉城文化驿站专业优质师资力量富集的优势,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传统节日、纪念日等节日,独立或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将文化带到群众身边,让文化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泉城文化驿站建设的重要创新点,是挖掘发现和鼓励培育热心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人才,以支援服务的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驿站平台,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社区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专业能力的群众文化队伍,引导发挥群众文化团体以点带面辐射作用,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从单纯的娱乐型向多功能型转变,逐步形成街街有阵地、居居有队伍、周周有活动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为让泉城群众体验多元、共享、优质的文化艺术空间,首批28家泉城文化驿站,在充分考虑延展空间、活动打造、文化带动等方面的同时,还将驿站场馆特色作为重要的入选标准。每个泉城文化驿站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场地在具备基本排练、演出、培训等功能的基础上,要兼具一定的文化特色,如有突出传统文化特色的“德音琴社”、有专注现代流行风格的“红舞鞋”、有融合传统书画艺术的“大印艺术”、有兼具多种艺术思维的“爱思文化”、有将艺术培训与公众表演相结合的“奥美明星”等。不论是传统民族的、艺术简约的,还是融合现代的,驿站场地均致力于为泉城社区居民打造优质的文化艺术空间,让居民不出社区享受现代化文化艺术生活。

  闫险峰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提升泉城文化驿站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同时尝试吸纳更多成熟的文化艺术空间加入泉城文化驿站行列,探索流动服务模式,健全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推动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功能拓展延伸。(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