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今年春运你还参加吗?
编辑:陈凯茵 设计:侯轶铭 2021-01-29 18:17:54 来源: 新华网年年春运,岁岁不同。今年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今年的春运规模有所下降。
1月27日凌晨,检修清洁完毕的动车组列车停靠在贵阳北动车运用所的存车线上。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1月28日,为期40天的春运正式开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称,春运首日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991万人次,其中铁路预计发送400万人次,道路1500万人次,水路37万人次,民航54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预计流量2849万辆,同比降幅明显。
同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春运客流将明显减少,全国春运期间将发送旅客11.52亿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预计春运开始后实际人数比预估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
虽然2020年和2021年春运客流量因疫情大幅下降,但以往的春运规模不容小觑。
翻阅新中国春运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954年。那一年,“春运”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
1979年,我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火车票“一票难求”成为此后每年春运的焦点之一。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政策的放开,春运客流急剧上升,单纯依靠铁路部门逐渐不能跟上春运的节奏。1984年,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各种方式运送的旅客都纳入春运客流,当年达到5亿多人次。
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旅客在广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排起长龙(1995年1月11日摄)
1994年,春运旅客发送量突破10亿人次,2006年达到20亿人次。此后,每年春运新增上亿人次出行是常态。2017年至2019年的春运客运量更是达到了约30亿人次的高峰。
1979年到2019年这四十年间,春运规模扩大了整整30倍。
中国的春运,被称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30亿人次在40天内大规模流动,大约相当于全国人口整体迁移2次。
面对如此高密度,高强度的人口流动,我国运输部门能够保障春运出行平安有序,都体现了这些年我国交通运力的蓬勃发展。
2019年,全国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7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5349亿人公里,是1949年的128.5倍和228.1倍,年均分别增长7.2%和8.1%。
我国的旅客运输量从1949年的13695万人到2019年的1760435.71万人,增加了将近130倍。其中公路客运量增势迅猛, 其次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 但由于铁路和民航基数小, 所以公路客运量仍然具有绝对优势。
众所周知,公路出行拥有“点对点”和相对便捷的优势,有很多人中短途的出行都会选择公路。近几年公路路网更是四通八达,通到家门口。到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04万公里,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和99.5%;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年均增长25.8%。
此外,铁路和民航的发展也在昂首阔步前行。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交通运输发展实现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国也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
铁路路网纵横延伸。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动车组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民航面貌焕然一新。到2018年末,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定期航班通航机场数量由1949年的36个增至2018年的233个,初步形成以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
选择更多了,速度更快了,条件改善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火车、高铁以及飞机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选择。近20年来,铁路和民航旅客周转量呈指数型增长,在旅客周转总量中占比也逐年增加。
又是一年春运,虽然不少人为了疫情防控选择就地过年,但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的脚步又可以伴随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踏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编辑:陈伸 陈凯茵
数据整理:陈伸 姚晔(实习)
制作:侯轶铭
来源:国家统计局、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