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丨精神心理问题低龄化:专家深度解析应对策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10 10:32:52
来源:新华网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精神心理问题低龄化:专家深度解析应对策略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卫生问题正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据世卫组织2022年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已有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而在中国,这一数字的终身患病率也达到了16.6%,影响人群超过2.3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竞争加剧,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精神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自1992年起,每年的10月10日被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强调社会各界应携手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在此背景下,新华网特别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朱刚教授,天津市安定医院副院长徐广明教授,深入解读精神卫生疾病,传递科学认知,并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朱刚教授(左二)、天津市安定医院副院长徐广明教授(左一)做客新华网

精神心理问题低龄化明显,学习压力成为重要因素

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在人群中相对较高。根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6.57%,其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分别达到了7.37%和7.57%,而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也达到了4.67%。

徐广明指出,在6-16岁的未成年人当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甚至高达17.5%,这一数字高于成年人群的精神障碍患病率,显示出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当前,精神心理问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我们医院心理科心理门诊,每天接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占比非常大,几乎达到了一半。这些患者主要面临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以及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等行为问题。”朱刚指出,青少年发病原因相对复杂,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学习压力是首要因素。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一直处于内卷状态,学业繁重,有的学生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早上又早早起床,睡眠严重不足。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补课压力,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极重。这种长期的高压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自伤等极端行为。”朱教授还进一步补充道,除了学习压力外,学生的精神心理问题还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学校的教育强压政策、社会的竞争压力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因素。

识别早期信号 及时就医治疗关键

及时就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问及家长应如何发掘孩子的疾病信号时,朱刚表示,在疾病的早期,孩子会表现出一些信号,意味着他们在精神心理方面可能出现问题。

一些孩子原本积极主动上学,但突然变得不愿去,甚至哭泣。这可能是抑郁或其他行为问题的前兆。另外,如果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优异,但近期成绩骤降,并抱怨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这也可能意味着他们在精神心理方面遇到了困扰。

还有一些孩子原本兴趣广泛,但最近变得孤僻,不再与人交往,不参与活动,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这同样可能是情绪问题的表现。在极端情况下,孩子可能在家里表现出自言自语、自笑或言语紊乱等行为,这进一步提示他们在精神方面可能出现了问题。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密切关注孩子在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及时意识到他们可能在精神心理上遇到了问题,以便尽早干预。针对精神心理问题的治疗,徐广明介绍了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徐广明表示,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误区,认为药物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徐广明强调,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物理治疗则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例如,通过电疗、磁疗等方式来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和脑电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理治疗则更注重患者的心理层面的干预。轻度精神障碍及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从而改善精神心理状态。

全民参与 共建心理社会服务体系

在谈到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心理问题时,两位专家都强调了加强心理社会服务体系共建的重要性。

“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和保护过程中,精神科医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治愈者,更是这一特殊年龄段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据徐广明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精神科医生接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与其他年龄段的精神障碍相比,具有其独特性,治疗方式也需因地制宜。然而,目前专门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的精神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以天津为例,全市仅有十几名专业医生,却要面对百万学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医生资源显得捉襟见肘。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不仅要加强儿童青少年专科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还要转变思维,主动出击,成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守门人。精神科医生应主动走出医院,与教育工作者携手合作,共同识别和发现潜在的心理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确保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帮助。”徐广明表示,预防是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遗憾的是,目前的医疗手段尚未拥有有效的预防干预手段和措施。因此,早期识别并给予最早的专业帮助变得尤为重要。精神科医生应广泛与教育工作者开展合作,通过教育结合的方式,早期发现有障碍性的孩子,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朱刚强调了全民参与的重要性。他认为,心理卫生服务应该普及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基层单位。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都应该建立心理卫生服务的人员、场地和机制。同时,医疗机构也要能够与这些体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共同发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和康复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整合心理卫生服务的优质资源。通过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获取心理卫生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智能化的技术如心理健康机器人、人工智能AI等应用到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中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朱刚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