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科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智勇: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15 15:22:48
来源:新华网

中国环科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智勇: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字体:

7月13日-15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展会主题为“凝心聚力'十四五' ,产业发展新征程”。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主办的“科技面对面”暨科技成果推介会也在14日上午同期举办。

公司总经理田智勇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依托公司平台,希望把中国环科院1978年建院以来沉淀的领先专利技术从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真正的生产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

依托公司平台 推进科研与市场互补

该公司是生态环境部系统唯一的专业性工程公司和综合性平台公司,近年来,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环科院重大战略部署为先导,立足市场导向,以技术孵化转化、专有技术推广级装备化、工程示范化为核心,强化工程设计、工程总包基础能力、兼顾资本金运作,努力推进院企融合,打造中国环科院技术成果转化落地的经纪人平台、对外合资合作的资本运营平台、“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平台、院企人才共享与流动的创业平台。

“中国环科院从1978年建院以来,随着老一辈科学家不断地积淀、不断地开发,积淀了五百余项专利技术,相当一部分技术在世界领域都还是具有先进性的。”田智勇表示,这些科研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能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起到关键作用。

田智勇认为,下一步真正接地气的科研资金来源在于市场。作为中国环境科学院绝对控股方的科技型工程公司,愿意拿出四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利润作为科研经费,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其用来开展研究、孵化和成果转化。“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田智勇表示。

区别于其他技术工程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公司与中国环科院的科研创新基因一脉相承,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市场推广经验,能够有效解决“有想法、没办法”的技术瓶颈问题。据了解,目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拥有16个主要研究方向和80个细分研究方向,基本涵盖生态环境各领域。

中国环科院拥有2个国家级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科学观测研究站。环科院牵头承担水体污染与治理重大专项3个,课题20个,在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管理等多领域开展了技术集成和创新,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个,课题59个,在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场地污染成因与治理,固废资源化等领域取得创新性和前瞻性成果,支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6个,长江流域58个驻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2+26个城市,拥有全面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公司拥有领先的人才优势,其自有的博士硕士研发团队和工程建设团队与中国环科院科研技术团队密切合作,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工程实施推广方面,能够提供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团队支持。

创新驱动跨越式发展

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公司确立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力争实现“一个跨域、四个突破”。即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创新驱动转化能力、外设机构运行、生产经营模式、院企人才池管理等实现新突破;并孵化1-3家上市子公司,母公司总部作为综合型生态环境企业具备上市能力。

5年内,资产总额突破8亿元,年综合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年利润总额突破1.2亿元;引导3-5项技术成果熟化、转化落地,形成材料加工、技术应用与装备制造能力,并尽快形成盈利能力;在国家重要战略区和重点地区布局更多的分支机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显著增强院企联合经营规模和迭代升级能力;建立院企人才共享与流动机制,盘活院企人才池的融通互哺机制。

目前,公司已经在积极实践“双碳”目标方面积极储备技术力量。田智勇表示,从技术角度上讲,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到四个方面技术。第一,是低碳及零碳新能源技术;第二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捕集技术;第三是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第四是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他称,公司重点关注减碳技术及高排放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超低排放的控制技术。为重点行业二氧化碳超低排放提供技术装备及解决方案;同时开展了采用新型材料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浓缩及提取的技术验证,下一步将在装备化及工程化应用方面进行落实,此外,在二氧化碳的生物利用方面也已经展开了研究,期待将二氧化碳作为生物生长合成的原料,得到较高经济价值的生物制品。

田智勇表示,希望通过公司的市场化运营与“前店后厂”的优势,能够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