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8/19 15:50:21
来源:新华网

中国石油集团高水平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字体:

在新时代创业中,中国石油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第一战略,系统布局关键核心科技攻坚仗,传承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破解了一系列难题,为中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高质量驱动力。

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共获得34项国家科技奖项,其中6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技术发明二等奖;还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中国专利奖银奖2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52项。

截至“十三五”末,中国石油已拥有20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能源研发中心、54个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与试验基地,12个技术研究中心,持续保持在国家石油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油气开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平台,中国石油联合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科院等20多家企业、8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以大型骨干企业“科技同盟”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一体化合作机制,提升了我国油气工业核心竞争力。

探索地质理论无人区,开辟找油找气新路径,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储上产。

勘探,被喻为油气产业的龙头。找到深藏地下的油气资源,是石油工业创业的基础。上世纪中叶,正是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创新性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才为在中国陆相盆地中找到大量石油提供了依据,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石油工业腾飞奠定了理论与资源基础。

近年来,中国石油新一代地质工作者不断创新中国地质特色理论,打破了观念认识的“禁区”,开辟了找油找气新路径,发现了前所未有的或之前未被重视的成油模式和资源储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攒足了家底。

创新凹陷区砾岩油藏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发现10亿吨级世界最大的砾岩油田,让“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成为现实;创新古老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理论与评价预测技术,成功指导发现了我国地层最古老、热演化程度最高、单体储量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气田——安岳气田;创新含盐前陆冲断带油气地质理论,助推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发现并落实2个万亿立方米级规模气区……“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发现并形成了3个10亿吨级大油田和3个万亿立方米级规模大气区。到2020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实现历史最长周期高位增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石油研发的系列物探核心装备和大型软件,已具备全球最强陆上勘探、海底节点勘探技术服务能力,技术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GeoEast,让世界石油勘探用上中国“芯”。一体化海底节点地震勘探配套技术(OBN),使中国石油成为全球海洋物探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竞争者。

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利器,挑战开采极限,创造油气田高效、绿色、长寿的中国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内油气资源劣质化倾向明显,实现高效开发愈发艰难。面对低油价的挑战,油气资源不仅要“找得到”还要“拿得出”“拿得起”“拿得优”。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不断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利器,挑战开采极限,创造油气田高效、绿色、长寿的中国解决方案。

大庆油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持续领跑世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国家,为老油田增储稳产提供了中国样本。

长庆油田,在“磨刀石”之称的“三低”油气田,实现油气产量持续高速增长和低成本开发两大奇迹,攻破世界性难题,高质量建成新时代西部“大庆”。

在辽河油田和新疆油田,中国石油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直井+水平井组合SAGD技术,破解了稠油开发能耗高、成本高的困局,实现了国内引领、世界领先。

塔里木油田不断挑战超深层勘探开发极限,建成中国最大超深层油气生产基地。其中,井深8882米的轮探1井实现了我国石油人钻探“地下珠峰”的梦想。

中国石油创新形成3500米以浅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自主开发压裂液体系,研发成功全球最短速钻压裂桥塞,支撑2020年页岩气产量增至116亿立方米,助力川渝建设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打造中国“气大庆”。

中国石油还创新大型巨厚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支撑中东地区作业产量从107万吨增至1亿吨,成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典范。

得益于“十三五”时期油气田开发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和一系列颠覆性油气装备的研发,2020年,中国石油历史上首次实现国内年产油、气当量和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3个“1亿吨”。

自主开发炼油化工新技术,在结构上提升新材料供给能力,不断填补高精尖产品国产空白。

进入新时代,炼油化工行业的基本任务已从大量生产成品油支撑经济建设转变为供应清洁能源和高精尖新材料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炼油化工新技术,在结构上提升清洁能源和新材料供给能力,不断填补高精尖产品国产空白,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我国汽柴油质量完成了国Ⅳ到国Ⅵ的飞跃。中国石油开发的自主清洁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成功破解了深度脱硫、降烯烃和保持辛烷值等制约汽油清洁化的世界级难题;清洁柴油生产成套技术也实现了跨越式进步,实现劣质柴油中硫、氮、芳烃的同步协同超深度脱除,目前累计产出清洁汽油和清洁柴油均超过1亿吨。

“十三五”时期,中国石油成功研发了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化工特色产品技术、高附加值聚烯烃新产品、高端合成橡胶成套技术、百万吨级PTA成套技术等,化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兰州石化建成了国际领先的石化领域医用聚烯烃洁净化生产基地,开发出多款医用聚烯烃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完全自主的医用聚烯烃产业链。独山子石化生产的环保型溶聚丁苯橡胶,为轮胎企业提供了环保、节能、安全的原材料。

此外,玉门油田的航空液压油、兰州石化的特种橡胶、吉林石化的碳纤维等都被列入神舟飞船系列产品,助力我国“飞天梦”。中国石油润滑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农用机械、航天航空七大领域,昆仑润滑高铁齿轮箱专用油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齿轮油产品,成为80%京沪线“复兴号”的专用油。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业的关键在人,科技创新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一件件石油重器横空出世,一项项技术利剑大显神威,背后是一代代石油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艰难创业。截至“十三五”末,中国石油共拥有院士23名、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和企业首席技术专家289名,科研人员超过3万人,他们中的骨干绝大多数是党员。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面对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加快推进的新形势新趋势,中国石油将始终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油气业务的融合应用,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新一代石油科技工作者将继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全力投身创新实践,勇攀科技发展高峰,用高水平科技创新奏响新时代创业强音。

【纠错】 【责任编辑: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