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以“全球碳中和与能源变革”为主题,重点探讨碳中和目标对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创新挑战,探索能源相关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李政表示,能源的使用是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的来 源,要想实现碳中和,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能源系统要深刻的变革。
据统计,从消费总量上看,化石燃料仍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84%。李政说,我们要在能源的来源方面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来源,另外在中间转化环节方面要去改变炼焦、炼油,尤其是电力的改变,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他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由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变革成一个未来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
在李政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做的长期战略研究显示,按照《巴黎协定》设定的到本世纪末把全球的温度升高平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争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到2050年,以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为目标,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70%;如果要将升温控制在1.5度以内,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85%。
李政认为,使用CCS和BECCS,即碳捕集和埋存,以及生物能源的碳捕集和埋存,能够把化石能源所排放的碳量捕集起来,想办法跟大气隔绝。这样就可以保留一部分化石能源的需求,以此来支撑非化石能源的运行。
李政称,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特征将有很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大量的不稳定性的可再生新能源的装机容量。这样一方面需要发展CCS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储能的技术,以及长距离输电的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方向是很清楚的,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此涨彼消的过程,这里面有牵连,真正的智慧在于在碳中和过程中巧妙地处理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传统化石能源配合的节奏,实现我们的目标。”李政说,这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这之中涉及到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率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