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打少了,单井产量却大幅提高;“吞”气“吐”油,二氧化碳正“变废为宝”;太阳能光伏板遍布盐碱滩涂,见证着“油企”向“能源企业”的转变……“三变”之间,崛起于黄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全力书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答卷”。
今年一季度,胜利油田克服疫情影响生产原油576.82万吨,超计划运行。
新井少了,产油多了
今年,胜利油田埕岛油田东区产能建设项目48口油井优化到33口,新井日平均产量由二三十吨提高到了六七十吨,逐步走向高效开发。
少与多,正是胜利油田“少井高产”开发理念的魅力所在。负责该项目的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总地质师王志伟说,减少打井是从源头上降耗、减碳,同时用前期高质量、高标准确保后期的高产出、高效益,实现绿色高效开发。
这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上采油平台。(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胜利油田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统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就是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胜利人的共识。
2021年以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减少新井数量,追加了油井清洁生产投入,减少了对储层的伤害,最大限度释放油藏产能。河口采油厂工艺研究所陈军说,“少井高产”理念引领他们找到了高效低碳采油的密钥。
增加清洁生产投资,这样采油值不值?答案是物超所值!陈军这样给记者算账:“陈371-平123井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费用增加88.7万元,而日产油水平从6.5吨增加到了11.8吨,整个油井的投资回收期缩短了1000多天。”
目前,河口采油厂有14口油井复制海上油田的“少井高产”,实现了单井产量的翻番。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牛栓文说,“清洁高效献石油”理念已融入油气勘探开发全流程。
变废为宝
东营市莱州湾畔,胜利油田莱113区块,气驱装置正在将液化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负责人屈龙涛说,二氧化碳会与原油形成混相状态,降低原油黏度、提高流动性,便于被采出,同时把大部分二氧化碳封存在岩层中。
“这项技术可应用在低渗透油层,以前注水注不进、采油采不出,但现在采出速度和采出程度都明显提升。”屈龙涛说,在这项技术应用之前,5口采油井每天共产油11吨;采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之后,产量提升到14吨,后期还将持续提升。
这是莱113区块生产现场。(受访者供图)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曹小朋与二氧化碳打了14年交道。如今,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用到了油田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里。
“二氧化碳驱油既减少了碳排放,又增加了原油产量,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曹小朋说,过去,为国找油、为油而战是老一辈石油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现在不仅要献石油,还要利用更清洁、更环保的方式献石油。
记者了解到,借助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关键技术,胜利油田已在7个区块累计注入二氧化碳42万吨,累计增油11万吨。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CCUS生产现场。(受访者供图)
从油企到能源企业
走进胜利油田营二井区域,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热能;两座硕大的风力发电机迎风缓缓旋转,不断输出电能。
昔日采油功勋井,今朝低碳模范生。1962年9月23日钻探的营二井,创下了当时全国日产油最高纪录,胜利油田前身“九二三厂”也因之得名。60年后,营二井区实施“风光热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堪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结合的典范”。
营二井区域实施的风光热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受访者供图)
胜利油田营二采油管理区副经理李大港说,这里每天发电1.8万千瓦时,可以满足营二井区8口井的用电需求,还可以供周边油水井使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400余吨。
过去3年,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经理李景营忙得不可开交,他边为新能源寻找应用场所,边跟踪研究新能源的前沿技术,在新领域保障能源安全。
2021年,胜利油田投产光伏发电项目52个,完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06兆瓦,新增年发电能力1.3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能力13.5万吨。
李景营看好新能源发展的前景:“未来,新能源必将缔造出一个新胜利——打造一个洁净能源生产商、综合能源管控服务商和脱碳技术方案提供商。”
如今,胜利油田正加速从油企向能源企业转变。“‘十四五’末,胜利油田直接用新能源占比将达到40%以上。”牛栓文说,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推动油田从单一的石油生产向多元化的能源开发转变,既优化自身能源消费结构,也巩固发展传统油气产业,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记者栗建昌、吴书光)